中国农大新闻网讯 3月19日, 我校南南农业合作学院/国际发展与全球农业学院(以下简称“全球学院”)与德国全球解决方案倡议(GSI)联合举办“气候变化与全球合作:全球背景下的中国视角”圆桌研讨会。杜太生副校长出席并致开幕词。来自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生态环境部对外环境合作中心、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外交学院、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普华永道(PWC)、中国农业大学等十多家单位的二十多位专家和研究人员齐聚一堂,就气候变化全球解决方案的相关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杜太生对参加圆桌对话的专家表示欢迎,他表示此次论坛是继去年孙其信校长率团访问德国全球解决方案倡议(GSI)之后双方的第二次交流。双方通过签署合作备忘录,促进了中德在政策、学术和实践层面的互动。中德两国在环境和气候合作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近年来,中国通过应对气候变化战略、措施和行动,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全面绿色转型,为全球气候治理做出了重大贡献。文科讲席教授李小云及团队一直处于国际发展和南南合作研究的前沿。杜太生表示希望圆桌讨论促进中德气候合作的深入交流和经验共享,期待双方的讨论成果促成更紧密的伙伴关系。
为期一天的圆桌对话分为气候行动与政策框架、气候变化与全球合作和为“2024年全球解决方案峰会(GSS24)”汇总建议三个环节,来自各个机构的专家分别就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具体举措、中国农业应对气候变化、作为无化石燃料社会解决方案的零碳能源产消储系统(ZEPS)、城乡气候脆弱性对比及气候风险的财务与会计评估、国际气候行动的多边背景、全球气候议程中的科学家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理念变革、国际发展合作视角下的中国参与全球气候治理行动、三方视角下的中国气候国际合作及联合国安理会的气候辩论等相关主题进行了交流。最后大家还就今年5月在柏林召开的全球解决方案峰会(Global Solutions Summit)的气候变化圆桌讨论方案进行了讨论。
自2017年以来,全球解决方案峰会(Global Solutions Summit)为世界顶尖智库、研究机构、企业和治理机构的专家和思想家提供每年在G20主席国任期中期举行为期两天的峰会密集讨论,提出基于专家意见的政策建议,供G20、G7及其他国际组织参考。
国际处和国际发展与全球农业学院的相关同志参加了此次圆桌交流。
供稿:国际发展与全球农业学院、国际合作与交流处
供图:国际发展与全球农业学院、国际合作与交流处
编辑:李杨
责编:马文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