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大新闻网讯 12月15日,第六届南亚东南亚教育合作昆明论坛在云南昆明召开。教育部副部长陈杰、云南省副省长张治礼等领导出席并致辞。我校副校长杜太生受邀参加主论坛的高端对话环节,与斯里兰卡东部大学、巴基斯坦白沙瓦大学、孟加拉南北大学等高校校长共同探讨了中国(云南)-南亚开展教育合作的新模式与成功经验。
陈杰表示,今年以来,习近平主席在一系列重大场合提出教育领域重要合作倡议,为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指明了方向。一年来,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全方位推动与各国教育交流合作,大力支持中外校长、专家、教师、学生之间的交流,持续推进扩大教育对外开放。中方愿与南亚东南亚各国进一步加强高等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以及数字教育领域合作力度,支持云南发挥区位优势加强与南亚东南亚国家合作,积极探索教育合作的新路径、新方案。
杜太生指出,中国农大作为中国现代农业高等教育的起源地,底蕴深厚、地位特殊、实力雄厚。中国农大两年后将迎来“双甲子”校庆,全校师生将以“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同学们的重要回信精神”和120周年校庆为契机,全面推进学校发展。他还分享了中国农大与云南的合作历史,特别提到了张福锁院士发起的科技小院在苍山洱海间打造绿色农业,李小云教授在云南瑶族村寨进行的驻点扶贫实践及其创新的“河边脱贫模式”,在国内外都具有重要影响。
杜太生表示,我校积极打造与南亚东南亚国家教育交流合作平台,在动物疫病防控、国际减贫合作、农机智能装备等领域积极响应和行动,并依托“一带一路”农业科技教育创新联盟开展务实合作。未来,中国农大将推动与南亚东南亚国家搭建交流平台,通过多种方式促进实际交流,与云南及南亚东南亚的高校和研究机构共同开展深层次的教育和科研合作。
会议期间,杜太生出席了分论坛——第三届南亚东南亚大学校长论坛,并介绍了中国农大科技小院模式在发展中国家培养农业科技人才的经验和实践,表达了该模式具有在南亚东南亚推广的潜力。他还分享了李小云教授在云南的脱贫攻坚经验,鼓励与会者根据各自地区的实际情况,结合国家需求,共同为政府决策提供支持。
杜太生表示,中国农大愿意跟云南的相关兄弟院校一起,与南亚东南亚高校和研究机构一道,携手开展深层次的教育和科学合作,共同探索南亚东南亚的农业教育务实合作机制和模式。
参加本次论坛的还有老挝教育和体育部外事司司长斯琳松、马尔代夫高等教育部国际司司长艾莎斯·西克玛、孟加拉国教育部中等和高等教育司辅秘穆德·阿卜杜·马丁、泰国教育部职业教育委员会副秘书长宋鹏·邦丹。国内外其他高校和企业代表也参加了论坛。
本次论坛不仅为中国农业大学与南亚东南亚国家的教育合作提供了一个重要的交流平台,也为共同应对区域内的农业与教育挑战提出了务实的合作机制和模式。中国农业大学通过此次论坛进一步展示了其在国际农业教育领域的影响力和贡献。
供稿:国际合作与交流处
供图:国际合作与交流处
编辑:李杨
责编:马文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