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大新闻网讯 为了深化交叉学科班级建设内涵,激励学生以饱满热情投身智能养殖领域的探索与实践,3月30日下午,“动科+智能241”双学位班在西区旧教学楼举办"华章初撰,智创未来"主题班会。
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刘国世教授、智能养殖与环境科学系主任吴中红教授、班主任李建功副教授、班级助理博士研究生吴奕奇及班级全体同学参加。本次班会由动科24级本科生辅导员金殷泽主持,
班会上,同学们通过趣味自我介绍拉近距离,结合个人成长经历与专业兴趣,表达了对"动物科学+人工智能"跨界学习的期待。随后,在庄严的仪式中,刘国世副院长与吴中红教授共同为从其他学院转入本班级的4位同学佩戴学院院徽。院徽虽小,但代表对同学们动科人身份的认同,更承载着新动科学生的使命。
刘国世教授代表学院领导班子,传达了学校及学院对“动物科学+人工智能”双学位班级的关心与关怀。作为学院首届‘新农科’与‘新工科’融合的特色班级,刘国世教授强调:“智能养殖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同学们应珍惜学习机会,努力成为具备国家战略需求和学院期待的复合型人才”。
吴中红教授鼓励该班全体同学要勇于挑战工科课程,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切实解决现代畜牧业中的实际问题以及未来所迎接的挑战。
为了激发同学们的科研兴趣,学院也为班级同学们准备了一份特别的教学装备——一只宇树科技的智能犬。这只具备先进智能技术的电子小狗,将成为班级的第13位成员,作为同学们探索智能养殖与机器人技术的“科研伙伴”。班主任李建功老师将引导绳交接给第一组“思养员”,由班长陈倩如和团支书张翊煊担任,鼓励同学们应用所学知识,积极探索智能养殖机器人的无限潜力,通过编程实现环境巡检、动物行为模拟等智能养殖场景应用与创新。
动科+智能241班的同学们分组带着智能犬分别穿梭于东、西校区,这只具备先进具身智能技术的“电子班宠”立即成为校园焦点。在校园的草坪上,智能犬展示了自主避障、动态跟随等技能;同学们还演示了 “牧羊犬式”等智能模拟模式,引来众多师生驻足围观。
活动尾声,学院领导老师们给同学们发放学院定制的2025年工作日历,希望同学们再接再厉,一起发“历”。随后,全体师生拍摄首张班级合照,并与老师们交流个人学业规划与班级发展愿景。同学们在“畅想未来”环节中积极发言,展现出对交叉学科前景的坚定信心。班主任李建功总结时也为同学们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鼓励同学们积极组建跨学科科创团队,未来争取孵化智能养殖行业创新实践成果,为新学期锚定奋进坐标。
班级成员刘心雨谈到:“在西校区春意盎然的环境里,我们12个同学轮流介绍自己的家乡和爱好,感觉班级更像一个大家庭了。领导老师们的建议让我可以去更好平衡动科和人工智能两个专业的学习,最惊喜的莫过于智能犬的加入!昨天还在东校区和它玩得不亦乐乎,今天它就成了我们班的“新成员”,想想以后可能还会和它一起做实验,就觉得特别兴奋。”
班级成员陈思语谈到:“班会伊始,大家不仅分享了自己的家乡特色,还畅谈了各自的兴趣爱好,使得彼此间的了解更加深入。学院领导给我们佩戴院徽时,让我再一次感受到了学院对我们的关怀,同时作为动科人也感到非常幸福。在交流环节中,李老师分享了自己的求学经历也积极为我们解答学业和生活上的问题,为我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这次班会不仅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更让我们对未来的大学生活充满了信心与期待,未来我也希望尽快能担任下一组智能犬‘思养员’,和它一起探索人工智能更多的可能性!”
动科学院将不断强化学生对专业的认知认同,搭建"智能养殖实训营+产业智库工作坊"的双轨育人平台,为培育“厚基础、强交叉、重创新”的智慧畜牧领军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供稿:动科学院
供图:动科学院
编辑:李杨
责编:马文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