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大新闻网讯 清明追远,精神永续。清明节来临之际,生物学院关工委联合师生党支部开展“慎思追远,传承精神”系列活动,深切缅怀俞大绂、娄成后、阎隆飞等老先生,共同追忆学院先辈,弘扬教育家精神,传承他们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
清明追思铭初心
3月31日下午,学院师生党员们来到西区主楼东侧、生命科学研究中心一层及二层,仔细擦拭俞大绂、娄成后、阎隆飞先生雕像上的灰尘。在春日的阳光下,师生们以朴素而庄重的方式表达对先生们的敬意。擦拭雕像的过程,不仅是对先辈的纪念,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激励着我们在科研道路上脚踏实地、勇毅前行。
献花寄思砺新程
4月1日,学院关工委成员王贺祥、袁明、李岩三位老师分别为大家讲解了俞大绂、娄成后和阎隆飞先生的生平事迹和卓越贡献。
在俞大绂先生的雕像前,王贺祥深情地回顾了俞大绂先生的一生,着重介绍了俞大绂先生在植物病理学领域的多项开创性工作。俞大绂先生不仅率先系统地研究了多种作物病害,还在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的病原菌鉴定与防控策略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为我国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筑起了坚实的科技防线。王贺祥在讲解中强调:“俞大绂先生的一生,是科学探索与无私奉献的生动写照。他不仅拥有扎实的理论研究,还可以将理论知识与生活中现象紧密结合,是有‘大学问’的人。”现场师生纷纷表示,要以俞大绂先生为榜样,把传承先辈精神落实到科研教学的每一个细节中,继续为国家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智慧和力量。
随后,大家移步至生命科学研究中心,袁明深情讲述了娄成后先生的生平事迹,师生代表共同倾听,追忆先生为学科进步与农大发展立下的不朽功勋。袁明以“科学报国的追求”为主线,回顾了娄成后先生跨越世纪的科研人生。从1930年代赴美留学,到新中国成立初期毅然归国投身农业现代化建设,先生始终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需求。他首创植物细胞间电波传递理论,推动了我国植物生理学跻身国际前沿;先生主持的“化学除草剂”研究使农业生产效率显著提升。袁明特别提到,先生80岁高龄仍坚持学习新事物,保持终身学习的态度,以实际行动影响着身边人。先生教导我们做学问先学做人,他的学术精神、育人情怀,如同春日里的种子深深扎根于这片沃土,滋养着一代又一代农大人砥砺前行。
学院师生汇聚在阎隆飞先生的雕塑前,认真聆听了李岩对阎隆飞先生生平经历及先进事迹的讲述。李岩回顾了阎先生为科学报国、教书育人所做出的杰出贡献以及他严谨治学、无私奉献的大家风范。阎先生的科研成果在全球范围内处于领先地位,他所探索的科学问题,现依旧被众多实验室作为前沿课题积极钻研,其影响力深远,为无数后辈科研工作者照亮了前行的道路,引领着他们在科研领域不断探索、勇攀高峰。在场师生无不被阎先生的卓越贡献所深深打动。大家怀着无比崇敬与缅怀之情,依次走到阎隆飞先生雕塑前,献上手中的鲜花,表达对先辈的崇高敬意和深切怀念。
通过此次活动,生院师生共同学习了前辈们扎根农业、严谨治学的精神,追思了他们把一生奉献给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感人事迹,致敬他们为学校发展和学科建设作出的重要贡献。今后,生院师生将以先辈为榜样,在科研道路上秉持严谨科学态度,在人才培养中坚守育人初心,将个人发展与学院、学校的发展紧密相连,为加快建设中国特色、农业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做出更大的贡献。
学院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系党支部、植物科学系党支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党支部、办公室党支部,研究生第四、第七、第八、第十党支部,本科生第一、第二党支部等成员参与了系列活动。
供稿:生物学院
供图:生物学院
编辑:李杨
责编:孟祥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