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环学院胡树文教授团队盐碱地治理科研成果在第三届黑土地保护利用国际论坛展示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护和利用好黑土地——被誉为‘耕地中的大熊猫’”的重要论述,7月22日,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梨树的三周年纪念日之际,第三届黑土地保护利用国际论坛暨第九届梨树黑土地论坛在长春农博园隆重开幕。论坛以“耕地安全与粮食产能提升”为主题,邀请了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黑土保护的良方、贡献黑土利用的良策、守护黑土丰收的粮仓。资环学院胡树文教授的盐碱地生态治理模式应邀在论坛成果实景展区展示。

4444.jpg

景俊海(右四)、孙其信(右三)听取胡树文(右一)介绍盐碱地治理情况
(图片来源:吉林省人民政府网)

上午10点,在长春农博园实景展的盐碱地生态治理展区,胡树文教授向吉林省委书记景俊海、省长胡玉亭、中国农业大学校长孙其信、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张涛、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佳宝等20位专家学者介绍盐碱地生态治理的有关工作。

针对松嫩平原盐碱土结构差导致的水分下渗速率慢、脱盐效率低、治理周期长、易反复等一系列问题,十多年前胡树文教授团队开始长期扎根盐碱地治理一线,发挥中国农大多学科的优势,与学校相关学科老师紧密合作,创建了“重塑土壤结构、高效脱盐”的盐碱地治理系统工程技术模式。该系统技术模式通过新型生物基改性调理剂重塑土壤团粒结构,增大土壤孔隙度,脱盐效率比传统技术提高了10倍以上。结合控水排盐,合理施肥、选用耐盐作物及高产栽培技术等,实现当年改良。作物当年即可获得中高产,一次改良,多年有效,且成本相对较低。2021年3月,该项成果应用治理松原市前郭县红星牧场的100公顷盐碱荒地,2021年9月,测产平均产量达到6900公斤/公顷,2022年测产达到了8860公斤/公顷。

6666.png

77777.jpg

2021年3月改良前(左)和2021年9月改良后(右)航拍照片。

因为水资源的限制,大面积土地开发不能长期维持水田种植模式。胡树文教授团队提出了“水改旱”的模式:先种植1-2年水稻,利用静水压将耕作层盐碱快速脱除,构建肥沃的耕作层,然后利用当地“雨养”条件,改种旱田植物,使大面积盐碱地开发成为可能。2023年春天,胡树文教授团队将已经改良2年的前郭县红星牧场盐碱地表土运到长春农博园,开始了水田改旱田作物种植模式,高粱长势良好,印证了“水改旱”盐碱地治理模式是可行的。

目前,胡树文教授团队的盐碱地生态治理系统工程技术模式已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在山东、内蒙古、江苏等13个省份得到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各种作物的产量普遍提高了30%至360%。这些成果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升农业生产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他表示,未来将继续深入研究和推广这些技术,为盐碱地综合利用开发做出更大的贡献。

供稿:资源与环境学院

供图:资源与环境学院

编辑:李杨

责编:张艳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