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小院,从这里走向全国

2b5ebcf7-0daa-4aab-91ed-7266e875e716.png

在河北省曲周县,中国农业大学师生探索成立第一家科技小院。图为学生从曲周县王庄科技小院出发去田里做实验。新华社记者  王  晓摄

2023年4月,全国科技小院发源地揭牌仪式在河北省曲周县白寨科技小院举行。2009年,全国第一个科技小院在该县白寨乡(今白寨镇)建立。

10余年间,从白寨科技小院出发,中国农业大学先后在全国24个省区市的91个县市区旗建立了139个科技小院,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具有深厚爱农情怀、过硬兴农本领的现代化农业人才和现代化科技农民,使科技小院成为乡村振兴人才的成长沃土。

为什么选择曲周

曲周县地处黑龙港流域,是典型的浅层咸水型盐渍化低产地区。1973年,几名农业大学的青年教师来到曲周,与当地人民共同打响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改土治碱战斗。

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曲周县北部28万亩“盐碱窝”变成“米粮川”。中国农业大学师生的到来,不仅拉开了一段科技小院助农兴农的序幕,也延续着学校与曲周县长达50年的深情厚谊。

据介绍,曲周是小麦、玉米轮作地区,地块分散,属于传统小农经营,是中国绝大多数地区的农业经营方式。“我们要了解小农户是怎么种地的,才能知道怎么帮他们。”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晓林说。

科技小院因何得名

张福锁和李晓林回忆,驻村之初,他们住在实验站里,距试验田20余公里,吃完早饭8点“上班”,到田里却看不见村民。“我们问他们怎么不下地,村民说太阳没出来时才下地,太阳一高就回家了。我们一商量,干脆住到村里去。”张福锁说。

高庄村有一处空房,条件虽差,却能给师生提供落脚地。大家将地面铺平、重新刷墙,买了桌椅和床。第一批师生——李晓林等3名老师和曹国鑫、雷友2名学生就住了进来。

住进村民中间,师生们发现效果特别好。清早,村民在地里看见叶子被虫子咬了,就摘一片叶子回来,把师生们从被窝里叫起来,问这是怎么回事。晚上,大家也跑到院子里聊天。

“有村民提议,你们搞科技,把科技带到农家,就叫科技小院行不行。”张福锁说,“我说太好了,这太接地气了。我们几个人就一起给科技小院下了个定义——在农村生产一线的,集科技创新、社会服务、人才培养于一体的创新平台。”

(综合各媒体报道)

《解放军报》2023年5月18日10版


责编:刘铮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