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与技术的碰撞!当“柑橘老人”遇上“科技小院”

地处长江上游的四川省眉山市丹棱县有着“中国桔橙之乡”的美誉,全县一半人口都在从事与桔橙相关的工作。三月份,是丹棱的“不知火”柑橘上市的季节,每到这时,都是赵泽如最忙的时候。

赵泽如今年65岁,种了一辈子柑橘,是当地有名的“土专家”。最初,赵泽如的果园中种植的是普通柑橘。后来,当地引进“不知火”,赵泽如率先加入了这个新品种的种植队伍当中。“当时决定种这个,朋友都劝我少种点,要是一亏钱,可就亏完了。我说,要干就干一半!”从那时起,赵泽如的4亩田地里,有2亩地被种上了“不知火”。

赵泽如倾注了更多的心血和汗水在这2亩土地上,希望能够取得丰硕的成果。一开始,赵泽如没有掌握“不知火”的采摘时间,第一年采摘完“不知火”堆满一屋子,酸得没法吃,更别提卖了。在不停尝试中,他总结出“不知火”的摘果时间,最好在每年3月份,太早会酸,再晚不易保存。

2012年,他的“不知火”就卖到了2.5元一斤,是脐橙的两倍。就在那年,他把脐橙都改种了“不知火”。4亩“不知火”,最高时一年可以卖27、28万元。

DM_20240212105958_001.png

2014年,已经56岁的赵泽如决定承包60亩果园。从4亩到60亩,果园的面积增大,赵泽如要面临的问题也更多了。一位四川农业大学的老师告诉赵泽如,丹棱属于酸性黄土,需要有机肥才能把果树种得更好。不懂技术的赵泽如只能通过挖沟,把垃圾、蜂窝煤渣埋在地里的“土法子”,来改变酸性土地的情况。

机缘巧合,赵泽如遇见了改进种植技术的“贵人”。那是2022年,赵泽如正在果园边等待采购商来收果时,看到两个学生走来,询问“不知火”这年的收成。交谈中,赵泽如得知两人原来是“丹棱桔橙科技小院”的学生,便塞了一兜“不知火”送给对方。

“丹棱桔橙科技小院”由西南大学、中国农科院柑桔研究所同丹棱县政府和企业联合成立,小院的15亩试验田和赵泽如的果园仅相距50米。

后来,“小院”的学生张丽君和李栋经常主动向赵泽如了解丹棱当地的种植情况,学习种植技巧。熟悉了柑橘的种植情况后,学生们从土壤、叶片发育、果实生长等开始监测,发现阻碍当地桔橙产业进一步发展的最突出问题就是长期过量施肥导致土壤酸化、温室气体排量高。

随着驻扎小院的时间渐多,学生们负责的酸性土壤改良工作效果初显,赵泽如开始向他们请教技术问题。

经过一年的驻扎试验,学生们设计了一款酸性土壤改良剂,构建了一套柑橘园健康土壤和节能减排绿色生产模式。并将改良剂推荐给了赵泽如,应用后,赵泽如的果园土壤酸化也有所缓解,叶片黄化改善,产量提高了10%。

慢慢地,在传统农业和最新农技的交流中,赵泽如从“经验流农民”逐渐升级为“技术流农民”,他和小院的学生们也成了朋友。

DM_20240212105959_002.png

图片“丹棱桔橙科技小院”在第二届科技小院大赛上摘得团队二等奖。赛事组委会供图

2024年1月7日,以张丽君、李栋为代表的“丹棱桔橙科技小院”获得第二届科技小院大赛第二名。

颁奖代表、拼多多副总裁侯凯笛致辞时,称“如果说科技小院‘拆’了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墙、学科与学科之间的墙、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墙、教与学之间的墙,那拼多多则要助力破开科研与市场之间的墙,助力推动农特产的标准化、品牌化、数字化发展,完善现代农业产业链。”

中国农业大学副校长林万龙表示,科技小院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如果科技小院解决了企业的实际问题,企业收益应该给予一定资助鼓励。像拼多多这样的大企业,更应该主动承担更多社会责任,关心、支持科技小院的发展。

赵泽如家里的院坝堆满了柑橘、网套和纸箱。为了方便储存柑橘,他还修了两间冻库,可以储存40万斤爱媛橙,保存二十几天。

如今,赵泽如和儿子在拼多多开了网店,将丹棱县以及周边的柑橘都收购来发往全国。每天都有数千件柑橘从赵泽如的果园启程,搭载着电商平台的“快车”,飞驰向全国各地的家庭。在实现乡村振兴的路上,赵泽如一家与中国电商企业一道,用汗水书写着属于他们的丰收故事。

光明网微信公众号2024年2月8日


责编:刘铮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