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故事 | 王亚虹:稼穑蓬勃,梦想熠熠

f7f2922f4f7e17fab4571fc0fd2d906.jpg

王亚虹,中共党员,农业智能装备工程专业2020级本科生。曾任工学院学生会主席、新生班级助理、智装备201班心理委员。本科在读期间,绩点和综测排名均为专业第一,已推免至上海交通大学机动学院。先后获得国家奖学金、学业一等奖学金等8项奖学金;北京市优秀毕业生、校三好学生等9项荣誉称号;全国机器人大赛、智能农业装备创新大赛等10项学科竞赛奖项。发表一区SCI论文2篇、授权软件著作权1项、公开发明专利2项,毕业设计被推选为“校级百篇优秀毕业论文(设计)”。

2.png

聚焦学科竞赛,夯实专业技能

联系工科背景,王亚虹参加了多项学科竞赛,提升专业能力。作为团队核心设计并搭建果实采摘分选机器人,获得智能农业装备创新大赛二等奖。针对风力发电机塔身运维问题,她和团队设计了一款磁吸攀爬原位检测机器人,获得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三等奖、“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等多项国省级荣誉。

对于学科竞赛,她非常支持本科生多参加和体验,通过比赛来锻炼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项目转化应用能力。她谈到:“一场比赛,它的意义在于并肩作战的队友、不断学习收获的备赛过程和遇到困难时的不放弃;要敢于尝试,重在成长,只要你去做了,就是成功。”

1718356245151030445.png  1718356245157035223.jpeg

踏实潜心科研,发表学术成果

王亚虹学以致用,参与了多个科研项目,发表学术成果。在大一下学期,王亚虹就进入了实验室,在导师的指导下开展工作。在作物田间管理课题中,她参与设计了装备结构和控制方案,用半年的时间,作为学生第二作者公开了两项发明专利。在有了基础之后,她又深入植物表型课题,结合计算机视觉和深度学习理论开展作物表型分析和病害等级诊断方面的研究,作为第一作者发表一区SCI论文两篇,获得软件著作权一项。

经过两年的沉淀,王亚虹现在也成了一个能够独立开展硬件结构设计、软件系统控制和模型算法开发相关工作的“多面手”,并在毕业设计中进行实践验证;相关工作也获得了认可,被推选为“校级百篇优秀毕业论文(设计)”。她说:“作为农大学子要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从做项目的过程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敢于利用平台主动出击做科研。”

5.png

主动奉献作为,展现青年形象

在学生工作和志愿服务方面,王亚虹努力发挥着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服务于大家。从大一至大三,她从文艺部干事成长为学生会轮值主席,组织筹办了七十周年院庆晚会、十佳歌手、春季运动会等多项大型活动。同时她也一直担任班级心理委员,跟进同学的心理动态。大四期间,她成为了农工233的班级助理,为新生们提供学习、生活方面的帮助和支持。入学以来,她也积极参与各项志愿活动,累计时长156.5小时,获评校优秀志愿者、海淀区一星志愿者。

对于为什么要做这些工作,王亚虹认为服务和奉献可以给自己带来幸福和满足感,能收获学习和科研之外的经历体验。她建议学弟学妹们,对待这些服务性质的工作应该要坚守初心,不计得失干实事,同时也要平衡好时间,提升责任感和执行力。

1718356333877069472.jpeg  1718356333894039923.jpeg

丰富活动经历,提升综合素质

“多尝试,多挑战,去体验不同的活动,成为一个六边形战士”这是王亚虹入学时给自己定下的目标,她确实也做到了。在这四年生活里,她参加了寒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两次,相关工作被“CAU我们的团”公众号报道。曾代表学校参加首都高校啦啦操比赛,连续两年获得校文体优秀奖学金。在大二暑假,她赴宁波诺丁汉大学参加国际化素养提升夏校项目,开拓国际视野;而在保研成功后,她进入到美团总部开展实习,担任无人机业务部硬件研发工程师一职,积累实践经验。她认为这些丰富的文体经历和校企实践在为大学生活添色的同时,还让她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助力她走向更大的舞台。

1718356407283099764.jpeg  1718356407322064812.png

1718356407306043768.jpeg  1718356407331042344.jpeg

回顾四年大学时光,王亚虹这样寄语学弟学妹们:“每一个努力的人都不会被辜负。”她坦言,自己曾经经历无数个单打独斗并忍受寂寞的日子,但每一次,她都会找到力量从这些困难中抬头并继续前行。前路漫漫亦灿灿,作为农大青年,她会时刻牢记“回信精神”,努力做一名自找苦吃的“青年人”,未来继续在机械工程领域深耕,在奉献中成长。

1718356456817027400.jpeg  

供稿:工学院

供图:工学院

编辑:马文哲

责编:孟祥慈

966
分享
分享到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Scan 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