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下沾泥 肩上扛责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回信,充分肯定同学们“自找苦吃”的精气神,并对新时代青年提出殷切期望。有责任有担当,青春就会闪光。新时代中国青年应当牢记嘱托、练就本领,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奋力书写无愧历史、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青春答卷。

牢记嘱托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当年,28岁的毛泽东出席中共一大,23岁的周恩来参加中国共产党,18岁的邓小平留学法国参加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他们和广大热血青年一道视死如归、砥砺前行,开启了追求真理、燃烧理想的觉醒年代。当前,北斗卫星团队核心人员平均年龄36岁,量子科学团队平均年龄35岁,中国天眼FAST研发团队平均年龄30岁……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路上,处处可见青年的身影。

青春的力量,青春的涌动,青春的创造,始终是推动中华民族勇毅前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磅礴力量。决战脱贫,不满30岁的黄文秀放弃大城市的工作机会,主动请缨扎根大山,开启“心中的长征”,谱写了无悔的青春之歌;火情告急,四川木里年轻的森林消防员们奋不顾身,用青春的忠诚阻挡蔓延的山火,将战斗的英姿定格在凉山万顷林海之中……在党和人民需要的地方,就有青春的身影。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新时代青年要“脚下沾泥,肩上扛责”,厚植人民至上的情怀,以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成就青春的事业,进而让党和国家的事业、人民的事业光谱更广阔、能量更强大。

练就本领

1969年新年刚过,不到16岁的习近平辗转从北京来到陕北。在黄土高原深处,他什么活儿都干、什么苦都吃,是乡亲们眼中“吃苦耐劳的好后生”。青春,应该在哪里用力、对谁用情、如何用心?这是青年习近平常常思考的人生命题。

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新时代青年应常怀感恩之心、常立报国之志,传承好“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历史传统,接续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民族精神,汲取磅礴智慧,激发奋进能量,永葆忠诚爱国底色,在新的伟大征程中奋楫扬帆、勇毅笃行。

“禾苗在地里墩一墩,才能吃土更深、扎根更实,在风雨中抗倒伏、立得住。年轻人在基层墩一墩,把基础搞扎实了,后面的路才能走得更稳更远。”新时代青年要让读书学习成为一种习惯,在学习蓄能中刻苦钻研,把“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提升政治素养、锤炼思想品格;要撸起袖子、沉下身子,用青春的智慧和汗水打拼出一个更加美好的中国。

(李文亮,作者为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党委宣传部部长、高校伟大建党精神研究中心立信分中心研究员)

《解放日报》2023年5月9日


责编:刘铮

241
分享
分享到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Scan 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