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多面手 守护苍山洱海

8b28e3f8-bc3b-4c23-be9a-e9a68d6e4dda.png

编者按:5月8日,《光明日报》在7版以整版篇幅,以《牢记嘱托、砥砺前行,中国农业大学师生讲述感召与决心——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为题,报道中国农业大学师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同学的回信的生动实践。整版报道由党委宣传部、资源与环境学院和《光明日报》共同策划。

讲述人:云南省湾桥镇古生村科技小院学生 王明阳

云南古生村科技小院师生在查看油菜薹长势。刘铮摄/光明图片

【师生讲述】

收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我们的激动之情难以言表,这份肯定、嘱托和鞭策,将化为我们矢志建设农业强国的坚定决心和务实行动。

科技小院模式是集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于一体的新模式。自2009年在河北曲周建立第一个科技小院起,10多年来,小院的工作模式和规模也在不断发生改变。2022年,我们一群年轻人来到云南大理,开启了一条洱海保护与农业绿色发展协同推进之路。

研究生入学两年来,我已经在小院驻扎了440多天。在科技小院,我们在生产实践中寻找问题,在服务实践中探求答案。在这一年多与农户的共同劳作中,我体会到了农民“披蓑半夜耕”的辛苦;在一次次的农户培训和田间科普活动中,我体会到了自己矢志服务“三农”的青春价值,也从一个只会“纸上谈兵”的研究生,变成了服务农业生产的多面手。

虽然我们驻扎在小院,可我们想做的事从来不限于这方小天地。在科技小院,我们实现了课堂学习与田间实践的紧密结合。10多年来,小院学子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从学校到小院,我们是继承“责任、奉献、科学、为民”精神的小院学子;从小院到学校,我们又是“团结、朴实、求是、创新”的农大青年。

今后,我们将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在洱海边的田埂上激扬青春梦想,守住苍山碧绿洱海清波,助推农业绿色发展,努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

(项目团队:本报记者 陈鹏、张胜、王斯敏)

《光明日报》2023年5月8日7版


责编:刘铮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