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小松在2014年国际食品大会上获得“科学精神奖”

中国食品报 2014年04月30日 报道浏览次数:

  原题:五位中外科学家及媒体人在国际食品安全大会上受到表彰
  本报记者 魏公铭 王薇 谢玲

  日前在京召开的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国际食品科技联盟及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联合举办的“2014年国际食品安全大会”上,任筑山博士、胡小松教授、玛丽·施密德尔博士等三位为食品科技领域作出诸多贡献的科学家被授予“科学精神奖”;来自食品伙伴网的李远钊及新华通讯社高级记者殷丽娟获“科学传播奖”。
  记者从会议主办方了解到,由国际食品科技联盟、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共同发起的“科学精神奖”是为表彰和感谢那些坚守科学精神及为推动食品安全事业在中国取得的成果所做出的卓越贡献的科学家而设立的;“科学传播奖”则是旨在表彰和感谢为中国的食品安全进程中做出积极贡献的中国媒体和媒体人。
  承担起科学家的责任与使命
  食品安全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而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快速提升食品安全水平,传播食品安全的科学知识是食品业界需要承担的重要使命。期间,全球的食品科技工作者在有效推动中国食品安全事业的进程中,以专业的素养及严谨的科学态度,为夯实中国食品安全的科学基础、搭建中国与国际的交流平台做出了真诚的努力。他们承担起科学家的责任与使命,在重大事件发生时,以“科技界的共识”参与风险交流,体现了鲜明的科学精神。
  美国农业部前任副部长、国际食品科技联盟全球食品安全专家委员会共同主席任筑山博士
  作为著名的美籍华人科学家,他深知中美两国在食品安全领域的合作有着明显的差异性、必然性和广阔的空间。作为美国农业部前副部长,他深刻理解中国食品安全的复杂和艰难。
  作为国际食品科技联盟全球食品安全专家委员会的共同主席,他发挥其长期积累下的扎实的政府管理经验,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扎实的学术功底,行走在中美两国间。
  他一直在强调要把科学作为政府管理、企业发展乃至整个社会进步的核心,他强调透明产生信任。他坦言,如今选择在中国做食品安全工作是在尽一份自己的义务,并指出在改变消费者的观念之前,必须从改变“政府、工业界、学术界、媒体”开始,让消费者了解食品行业。在中国食品安全管理最为艰难的岁月里,他是我们的助力者。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农业大学胡小松教授
  他是一位优秀的科学家,在果蔬、非热加工及食品安全领域尽显风采。他是一位明星学者,在食品安全的“和平时期”,用充满幽默而又智慧的语言与央视合作,进行大规模的公众科普,捍卫着中国食品产业的尊严。而当食品行业面临风险时,他更是一位有良知的学术界代表,仗义执言地准确表述科学的事实。
  他用大量的科学研究支撑行业健康发展,更用逆耳的忠言,警示行业的隐患与不足。他的科学与严谨、真诚与担当,代表着科技界对工业界的责任与期待。他担得起值得信赖和感谢的科学家的称号。

  《中国食品报》 2014年4月30日 04版

责任编辑:闻静超
分享到: 更多
标签:国际食品安全大会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