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网站 ENGLISH 旧版回顾

北京师德先锋 | 陈源泉:做老师要做到无愧于心

学生记者 蔡妍培 2018年10月16日 报道 浏览次数:

本网讯 “我对师德的理解,简单来说就是一句话:人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敢不敢说到做到,这是很重要的。怕的就是在跟学生交流的过程当中表里不一,这样会越说越心虚、越说越没有底气,我觉得做老师最重要的就是言行一致。当然,言行一致的前提是要有清楚正确的理想信念、过硬扎实的学识、不断学习的态度。”2018年北京市师德先锋、我校农学院党委委员、教工党支部书记陈源泉老师这样说道。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韩愈在《师说》一文表明自己对教师职责的理解。在教育教学中,陈源泉以身作则地践行了这句话的深刻含义,以自身的一言一行,诠释着师德的真谛。

传道:“只有到农村去,才会深深感受到身上的担子和责任”

作为农学院党委委员、作物生态与农作学系教工党支部书记,陈源泉表示:“刚开始我也是压力挺大的,因为我之前没有担任过这个职位,也相对较为年轻。”为了提高自身的学习和管理能力,陈老师变压力为动力,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动学、带头学、及时学、深度学。“我这么多年的一个感受就是学习切忌空洞,如果仅仅是念一念那些政策文件,每一个字我们都认识,所以我们应该在读完后反问自己,这段话我到底理解了吗?这时就应该去思考一些深度的问题,尤其是跟我们农业专业有关的一些问题,这方面习总书记做了很多重要论述。关于中央的政策文件,尤其与我们有关的三农论述,我们可以用专业的角度来进一步深入学习理解。在深刻理解后,也要将这些思想贯彻到具体的学生思想教育、专业教学以及科学研究等各方面具体的工作当中。”

在深刻领悟了党中央的精神后,陈老师充分利用农学院党委“1-4-1”支部共建体系(即一个教工支部对接四个研究生支部与一个本科生支部),将自己的学习感想分享给教工与学生,与大家交流。除了加强学生对党的理论的认识,为了更深层次地培养学生的三农情怀,陈老师还格外注重学生的社会实践环节。

“这部分非常重要,尤其是对学习农学的学生而言。仅仅从书本上获得的知识对学生来说往往没有切身的体会,只有让学生走入乡土乡村,到那些贫穷的地方去,看到还有那么多人生活在贫穷当中,才能被深深地震撼到,才能切身体会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感受到自己身上的担子和责任,也才能真正培养出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人才。”因此,陈老师近年来都会亲自带一支研究生社会实践小队或带自己的研究生到农村去,亲力亲为,用自己的言行来感化学生、指导学生,让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识不仅仅流于表面,而是深入内心,能够反思总结,形成自己深刻的认识和体会,并将其表达出来。

 “带研究生不仅仅是培养他们完成科学试验、毕业论文的能力,人的发展是综合的,通过实践环节是为了锻炼他们多方面能力。”除了提高学生在思想上的认识,陈老师还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我与学生一起实践并不是为了干预他们,我把自己当做实践小队的一名队员,以学生为主。”在实践过程中,陈老师将主动权给予学生,让学生自己设计并完成实践环节,仅在必要时进行提醒和指导,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也锻炼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从自己做研究生到带研究生到农村社会实践的这些年里,陈老师发现了不少问题,通过多年积累,他将自己的经验与建议高度整合,完成了《大学生社会实践手册——走进乡土乡村50句》。“去年我带学生实践过程中,我以一个队员、一个旁观者的身份来观察学生,确实发现了很多问题。突然有一天心血来潮,将自己这些年来记录下来的想法整理了起来。只靠我一个人回答这些问题是远远不够的,我希望更多人来了解农村社会实践活动。”这本手册凝聚了陈老师多年的心血,尽管不像教科书一般严谨专业,但脉络清晰,生动详细地介绍了社会实践活动如何准备、开展、总结反思等一系列环节应该注意的问题。“社会实践这几年的形式大都大同小异,但最关键的问题在于学生的收获,也就是自身的思考和认识。许多事情只是见过、了解过,但是没有进行深度的思考和加工,没有那么深刻的感觉。这个能力是当代学生十分需要锻炼的,我希望同学们看了我这本书能够有所启发。”

授业:“好奇心是最大的驱动力”

与学生一同参加社会实践,除了加深学生的思想认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外,陈源泉认为对老师自身也有很大的益处:“对我们老师来说,也需要走进农村。老师也需要不断的学习,如果老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对国家未来的发展需求不清楚的话,如何培养出真正的人才呢?而且,在实践过程中拍摄的照片、了解到的案例、积累的经验都是很好的教学素材,都可以应用在课堂上。多走走、多看看,对老师本身的教学和科研都可以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不仅可以丰富教学素材,使课堂气氛更加轻松活跃,也加深了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识。

除了单纯教授理论知识,在陈老师教授的《农业生态学》这门课上,还采用了展示照片视频、时事资讯等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除了一些基本的公式模型,《农业生态学》更多的概念是比较抽象的,如果直接死记硬背,那么就很难理解,所以要用一些生动具体的案例,如同讲故事一般来加深学生对这些概念的理解。我甚至要求学生们在考试中也不一定要按照书上的原话来默写,只要理解透彻了就可以,最重要的是学生能够将概念原理内化到自己的脑子里。”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多样的教学方式,燃起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这些都是陈老师在多年的教学当中独特的教学方法。

对于低年级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陈老师也有深刻而独特的认识。“我们学校针对本科生的URP项目多数是老师发起研究题目,申报在网上,然后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参与,我认为在这个过程中主要的是科研基本技能的锻炼。但是,这种锻炼还是不够的。我希望同学们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然后我们一起来讨论设计研究方案,从一开始就共同参与到研究当中来。只有这个过程,我才觉得有意思。”在对本科生的培养过程当中,除了关注本科生基本科研技能的培养之外,陈老师更希望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好奇心是最大的驱动力。”陈老师希望学生在学习科研过程当中,主动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有恒心、有毅力,坚持不懈地投入到科学研究当中。

解惑:“跟学生聊天的过程也会让自己变得年轻”

为了尽量解决刚入学的新生对学习生活的困惑,农学院推出了“灯塔工程”,教工党支部以党小组的形式与每个学生宿舍结成对子,学生遇到问题可以向自己的老师寻求帮助。“就像多了一个亲戚一样,新生有关于学习、生活、未来的想法都可以跟我们自由地交流。学生可以随时到老师的实验室来看一看,对于老师的研究有更加全面的了解,结合自己的兴趣,考虑自身未来的发展方向。我们设立这样一个项目是希望学生能够主动地找我们,平时有什么问题都可以来找我们探讨。”陈老师时刻以一颗开放包容的心态答疑解惑,无论是课本知识上的问题还是人生发展的困惑,他都力所能及地给予自己的建议,并且通过各种方式与学生保持联系。除了面谈,为了放松气氛,缓解学生的压力,陈老师有时还会选择微信交流的方式。“就像一个网友一样,学生们就没有直面老师的压力,可以畅所欲言。”

“说实话,跟学生聊天的过程会让自己变得年轻。我也会给学生们讲一些我上大学时的故事,我喜欢给他们讲故事,启发一些新的想法,而不只是一些空洞的说教。”如同知心朋友一般,陈老师向学生们讲述自己的大学生活,分享自己的人生体会,春风化雨,与无形当中传递给了学生力量,给予学生继续前进的勇气。

对于本科生、研究生的入党谈话这一环节,陈老师有着深刻的思考。“在学生入党过程中,我们增加了每一位学生跟教师党员谈话的环节。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在谈话过程中,我问到学生们对我们党了解多少、为什么要入党时,有些学生回答得比较模糊。尽管他们都参与了党的知识的学习与培训,但还是学得不透彻。我就告诉他们,如果你们找工作选公司或者考学深造选学校,面试时候人家会问你对公司或学校的了解多少,如果你们回答不清楚,面试成功的几率就少很多。入党也是一样的道理,一定要真正‘懂’党。这些都会给学生很大的触动。”除了科研素养,陈老师更加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语言表达能力,他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透彻深度地学习、积极自主地思考、流畅大胆地表达。对于学生的问题,陈老师首先带头主动学习,与学生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比如现在正在学习的‘乡村振兴’战略,有很多是跟我们的专业息息相关的。有些研究生理解得就不够透彻,我在跟他们的交流过程当中,就会将我们的一些研究工作与国家的战略联系起来,上升到国家层面,他们就会有所体会。”

“我经常鼓励我的学生们,虽然你选择我作为了你的导师,但我不是万能的,全中国、全世界这个领域的老师都可以是你的老师。我会尽力为他们创造机会,让他们能够放眼全世界,接触到我们这个行业的最前沿,拥有能够超越我的自信和本领。一代比一代更加优秀,我们的国家才会更好。”(受访者 供图)

责任编辑:郝琦伟
分享到: 更多
标签:北京师德先锋 陈源泉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