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网站 ENGLISH

专访 | 科研院常务副院长田见晖:立足学科优势 引导科学饮食

新闻中心 2020年10月22日 报道 浏览次数:

【编者按】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重要指示,广泛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良好氛围,切实培养勤俭节约的生活习惯,坚决杜绝餐饮浪费现象,学校党委出台了《中国农业大学常态化开展“厉行勤俭节约 反对粮食浪费”行动实施方案》,提出常态化落实“爱粮、惜粮、节粮、护粮、保粮”五大行动。记者专访学校多部门“一把手”,带领读者全面了解学校各项具体行动,共同解读厉行节约、反对浪费长久开展之策。

记者:请您谈一谈对“保粮”科技助农行动的看法?

田见晖: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重要指示精神,学校在全校范围内常态化开展“爱粮、惜粮、节粮、护粮、保粮”五大行动,“保粮”科技助农行动立足我校学科优势,引导科学饮食;采取有效举措,助力科技兴农。当前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未来世界农业发展将面临诸多挑战,粮食不安全状况将持续存在,人类营养与健康也面临巨大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我国粮食安全现状总体有保障,但与发达国家有差距,未来我国粮食安全压力依然趋紧。保障粮食安全始终是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面对水土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人类疫病突发、农业病虫害和动物疫病频发、自然灾害与气候变化影响加重、农业从业人口减少等国际性难题,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全球爆发将对世界农业生产与贸易格局造成不确定性影响,唯有持续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才是保障全球粮食安全、食物安全、生态安全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路径。

“保粮”科技助农行动,充分发挥了我校的学科优势,深化科技创新、科学普及、产业支撑、社会服务等,集我校优质资源,为粮食生产、运输、加工、储藏、提质增产和有效利用建言献策,有效提供智力支撑,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贡献坚实力量。

记者:如何发挥我校学科优势进行科技创新,以科技提质增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田见晖:我校是以农学、生命科学、农业工程和食品科学为特色和优势的研究型大学,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我校义不容辞。保障粮食安全,需要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耕地质量和水平。我校充分发挥学科优势进行科技创新,目前,我校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粮食丰产增效科技创新、七大农作物育种、现代食品加工及粮食收储运技术与装备等9个专项的31项项目,并在积极推动黑土地保护与利用科技创新专项的立项。从基础研究、关键技术突破等形成了保障粮食安全的创新链。

面向国际农业科技前沿,我校重点部署分子设计育种、动物源性病原菌耐药新机制、食品营养与人类健康、水肥耦合机制、智慧农业等基础研究方向,组建20多个高水平研究团队,实施青年教师基础与前沿培育专项、青年科学家与创新团队培育专项,取得一批国际领先的原创性成果。针对我国土地退化、蛋白饲料对外依存度高等难题,集中优势团队力量,持续开展了黑土地保护、农产品保鲜加工与食品安全快检等一批重大农业领域关键技术。立足地方需求,服务北京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推进北京食品营养与人类健康高精尖创新中心建设,打造食品营养与人类健康研究、食品安全基础研究和健康食品加工技术与研发等平台。

记者:如何向校内外师生以及社会大众普及营养健康科学知识?以科普来保护粮食,杜绝浪费?

田见晖:立足我校的学科优势,组织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营养健康科普专家、“食品营养与安全科普青年团队”等利用新媒体或线下线上讲座等方式,围绕营养与健康、科学饮食和农副产品损耗等问题,面向校内师生和社会大众开展营养健康领域的科普,提供营养配餐方案和膳食指导,减少粮食浪费,形成健康生活理念。食品学院营养健康科普专家范志红副教授在新浪微博多次发表关于“减少食物浪费”和“节约食物”的看法,并于9月接受北京电视台“北京议事厅”栏目采访,就关于“节约粮食杜绝浪费”谈了自己的看法。食品学院朱毅副教授在“今日头条”多次发表关于“减少食物浪费”“节约食物”的看法,8月-9月接受了中国青年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人民日报海外版关于“节约食物”等方面的采访。下一步,食品营养与安全科普青年团队将在10-11月开展“食全大补”活动第二季,采用网络直播(或录播)形式,主要针对餐饮浪费、农副产品损耗等问题,开展多期科普介绍。

责任编辑:姜萍萍
分享到: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