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网站 ENGLISH

国奖青年 | 陈永明:热爱,踏实,专注,钻研

研工部 2020年11月30日 报道 浏览次数:

【编者按】今年,191名研究生荣获我校最高荣誉的奖学金——国家奖学金。为展现国奖青年风采,发挥榜样引领作用,党委研究生工作部联合新闻中心特别推出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代表专题报道,进一步激发同学们学习、科研的主动性和创新争优的积极性,增强知农爱农意识,牢记强农兴农责任担当,努力奋斗,绽放青春绚丽之花。

陈永明,现为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遗传育种专业2019级硕博连读研究生,中共预备党员。2017年加入农学院小麦研究中心学习,硕博三年间,主要从事小麦多组学与小麦族同源基因数据库等研究。参与发表学术论文4篇。开发了植物泛基因组时代同源基因推断的新策略,并构建了小麦族同源基因数据库,相关研究结果以独立第一作者在Molecular Plant发表。获得博士二等奖学金、博士一等奖学金、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校长奖学金各1次。

执着热爱,努力向前

孔孟之乡的淳朴民风和父母的言传身教,形成了陈永明脚踏实地、不怕吃苦的品格,让他能直面科研路上的挫折,去拼搏、去克服。本科就读于山东农业大学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他,怀揣着科研梦想,2017年以371分的成绩考入中国农业大学,成为了小麦研究中心大家庭的一员。师从彭惠茹教授和郭伟龙副教授,于2019年开始博士阶段的科研学习。

锋利的宝剑需要心血与烈火的淬炼,成绩取得的背后是他默默付出的汗水。刚成为研究生的时候,由于不适应与实验课题变动,陈永明开始迷茫并自我怀疑。挫折并不可怕,重要的是以什么样的态度面对。他及时地调整研究方向,找到了自己的研究兴趣所在点,并在导师的鼓励和引导下,重新拾起了信心。从专业知识的匮乏到能侃侃而谈,从代码的零基础到熟练地用编程解决生物学问题,这其中经历了无数个凌晨两三点的挑灯夜战。陈永明回忆,自从踏入科研的大门,基本上没有睡过午觉了,但每每想到那种钻研难题、战胜挫折以及收获硕果的感觉,这一切都值得。

脚踏实地,持之以恒

科研无捷径,把握机会,顺势而上并没那么容易。陈永明刚入学时,小麦的研究处于一个转折点,以六倍体小麦参考基因组释放并助力小麦基因组学的研究开始到如今的泛基因组,正处于小麦基因组学的好时代,但同时这也是对他的一个挑战,因为随之而来的是更加激烈的竞争。

科研不只需要兴趣,还需要持之以恒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回忆起第一篇论文,他感慨万千。课题之初只是为了满足小麦研究中心的一个小型分析需要,开始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问题。在项目进行了一段时间后,在烟台举办的第十届全国小麦基因组学及分子育种大会上他提交了该工作的墙报和摘要,虽然还只处在初步阶段,但在墙报交流过程中不少前辈和研究生对该工作表达出了兴趣,让他们更有信心和动力来把这个工作做好。但随着项目的进行和对相关知识的了解深入,挑战与挫折接踵而至,他们之前的构思和方案与预期出现了偏差,一些方法需要推翻重来;疫情的到来阻止了返校,服务器网络不方便,交流不方便。但他不气馁,依然积极乐观面对问题。此外,合理规划也让他效率更高,事半功倍。有心人天不负,相关研究结果在植物学领域权威期刊Molecular Plant在线发表。

良师益友,携手共进

陈永明非常感谢导师的悉心指导以及实验室同门的热情帮助,他们既是他研究生期间有力的支撑,也是他科研进展顺利的重要驱动力。“小麦研究中心良好的科研氛围离不开孙其信教授和倪中福教授的正确带领和引导,让小麦研究中心更是一个温暖的家。导师彭惠茹教授引导学生找到自己的兴趣点,注重因人施教,没有过多的要求和约束,每当困难和迷惘时,她总是耐心开导并指明方向;郭伟龙副教授在我的课题研究以及为人处事上提供了非常多的指导,他对待学术有独特的见解,并有着严谨、认真、负责的态度,改变了许多我对待科研的看法。”

身边实验室伙伴们也是他科研进步的助力,对此他非常感激。从开始的简单问题到现在的大型项目,从取小麦组织材料到数据分析方法,都离不开伙伴们的帮助。他也得益于几位师兄的帮助,对于再简单的问题和数据细节,师兄都耐心地讲解。一个好的团队对学习、科研和生活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回望三年的硕博生活,陈永明庆幸自己能找到感兴趣的研究方向。科研无坦途,他收获了一些喜悦,但距离自己的目标还很远。面对未来的科研生活,他将会带着激情与拼劲儿,继续努力。


责任编辑:马文哲
分享到: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