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网站 ENGLISH

李保国:尽全力保护好“耕地中的大熊猫”

党委宣传部 姜萍萍 2020年07月25日 报道 浏览次数:

盛夏时节的东北平原碧空万里。7月22日至24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来到吉林四平、长春等地,深入农村、社区、科技园区、企业,就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推进东北振兴、谋划“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进行调研。

(视频来源:央视时政)

此次吉林之行,总书记来到梨树县国家百万亩绿色食品原料(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核心示范区,在这里听取了吉林省和梨树县农业发展和机械化、规模化种植情况汇报。中国农业大学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李保国教授就黑土地土壤剖面、梨树模式及中国农业大学在黑土地保护利用等方面的相关工作向总书记进行了汇报。

“尽全力保护好‘耕地中的大熊猫’”

中国农业大学与梨树县国家百万亩绿色食品原料(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有着深厚渊源。

 

7月22日至2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吉林省考察。新华社记者 燕雁 摄

2010年中国农业大学正式批准建立吉林梨树实验站,李保国教授任站长。同时,学校相关师生来到梨树县从事黑土地保护性利用科研与推广工作也已有10余年历史。在基地创建之初,中国农业大学就积极参与其中,学校科研团队发挥自身优势,对百万亩基地建设提出发展规划,参与方案制定,提供技术支持,在不同地区开展试验示范,为绿色玉米生产总结整理出适合当地的技术模式。

 

在考察中总书记强调,要认真总结和推广梨树模式,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把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保护好、利用好,使之永远造福人民。

“总书记的话语犹在耳畔!”李保国表示,“中国农大师生为保护这块我国唯一的黑土地已经做了很多工作。东北黑土区是‘黄金玉米带’,是‘大豆之乡’,目前黑土地保护工作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我们定要牢记总书记嘱托,把做好黑土地保护和改善民生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方向,争取取得更多科研成果,尽全力保护好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

梨树模式在农田沃野上生根发芽

“捏把黑土冒油花,插双筷子也发芽。”黑土是大自然给予人类得天独厚的宝藏,它的养分含量丰富,肥力水平高,非常适合植物生长。

梨树县黑土地面积达356万亩,占耕地面积的90%左右。然而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高强度利用的经营方式导致黑土地水蚀、风蚀日益加重,化肥和农药的大量使用造成农民种地不养地、广种薄收的耕作习惯,加之频繁机械翻耕方式使得土壤生产能力严重下降,昔日“肥厚”的土地日渐“瘦薄”。

 

2009年起,中国农业大学来到梨树从事黑土地保护利用与信息农业技术研发推广,与中国科学院等兄弟单位一起研发并创建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玉米秸秆覆盖免耕栽培技术生产体系——梨树模式,以秸秆覆盖地表,最大程度减少耕作次数,有效保护土地使其免受水蚀、风蚀所造成的退化,同时使秸秆在地中自然腐烂得以增加土壤的有机质。目前,该模式已从试验田推广到梨树县210万亩农田沃野上。

“我采用梨树模式已有10年,每年都会有中国农大的专家和学生来这里开展调研和指导,效果是真好。”回忆起过往,梨树县梨树镇宏旺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社长张文镝印象深刻,“以前这地硬邦邦,用手抠到2厘米都费劲,现在一铲子下去还能看到好多蚯蚓。大旱年间,1公顷地打粮高出普通农户3000斤呢!”

 

梨树县是传统农业大县,农民依靠种地为生,2010年该县人均收入仅为6511元,玉米单产也在650公斤左右。通过梨树模式的推广运用,2019年该县农民人均收入达到15004元,玉米单产增至850公斤。同时,通过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地,该县建立了100个梨树模式推广基地,逐渐形成了“生产基地+合作社+企业产业”的发展模式,实现了在黑土地得到有效保护的同时,地方政府与人民经济收入“双丰收”。

为服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科技支撑

仓廪实,天下安。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课题。

2016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湖南代表团审议时更是强调,要以科技为支撑走内涵式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中国农大与其他院校、涉农单位通力合作,在东北大力推广了保护性耕作措施,攻克了若干技术难题,并专门设立了‘黑土地专项研究生’培养计划,每年都有博士和硕士研究生把论文写在黑土地上,为黑土地保护事业培养了一批批后备军。”李保国表示,“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是新时代新形势下粮食安全的保障,接下来我们要进一步探索研发,努力为有效提升黑土地地力、攻克‘卡脖子’技术、实现黑土地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的回信中指出,要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提高亿万农民生活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不断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中国农业大学作为中国农业院校的排头兵,一直以来积极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为服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科技支撑。学校全面布局打好“东北黑土地保护科技战役”,充分发挥国家黑土地保护研究院、国家保护性耕作研究院作用,为黑土地利用与保护、东北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农大方案。学校打造种业高地,突破“卡脖子”技术,布局种业产业研究院,大力促进新品种推广。同时,学校还持续增强动植物病虫害防治、健康养殖等方面的原始科技创新能力,聚焦土地整治和粮食安全开展调研,形成建设性意见建议,为紧紧筑牢国家粮食安全之基提供科技、人才支撑,把饭碗牢牢端在中国人自己手上。

(参考资料:人民日报、新华网、央视网)

责任编辑:姜萍萍
分享到: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