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网站 ENGLISH

北京这位女教授:突破动物结核病诊断瓶颈,成果登国际期刊,引发关注!

国际科学编辑企鹅号 2021年10月10日 报道 浏览次数:

她是严谨认真的学者,扎根“冷门”领域,为动物结核病的诊断带来福音;她是德才兼备的教授,传承医学知识,宽严并济造就桃李芬芳。她就是中国农业大学周向梅教授,教学与科研并重,保障着人类和动物健康——

周向梅,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病理教研组主任、博士生导师、教授。于1990年考入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本科,后分别在校就读硕士、博士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承担《兽医病理解剖学》和《兽医病理解剖学实验》课程教学工作。

主要研究人畜共患病——动物结核病发病机制和防控技术,以通讯作者在Autophagy、Pharmaceutics等国际主流期刊发表SCI文章30余篇,以第一发明人获得国家发明专利5项,申请国家方面专利4项,获得3项教育部科技成果证书等。

迎难而上,潜心科研

留校后,周向梅开始从事动物结核病的研究。近年来,随着耐药菌的流行和广泛传播,结核病的防控面临新的困境,加强结核病的致病机理研究以及人畜共患病流行病学研究都是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

目前,国内从事该病研究的单位和科学人员较少,周向梅迎难而上,组建科研团队,加紧对动物结核的流行状况、菌株分型、菌株毒力变化进行调查和研究,获得了在国内主要流行菌株的遗传变异规律分析,并与国际2000余株牛分枝杆菌进行对比,阐明我国流行菌株在国际收集到的牛分枝杆菌中进化中的地位和趋势。

另外,周向梅教授团队在以牛分枝杆菌为模式菌研究结核病的致病机制中贡献突出,近年来在多个国际重要期刊上发表了天然免疫如内质网应激、线粒体自噬等在结核菌致病中的作用。最近研究成果发现牛分枝杆菌可以通过促进线粒体自噬,抑制机体的异体自噬从而达到免疫逃逸的新机制,已被专业领域期刊《autophagy》接收。

同时,为切实转化科研成果,近年来周向梅团队加大应用基础研究,获得了一批结核相关的亚单位疫苗和诊断技术成果,在新型诊断技术上,发现了3种新的血清诊断标志物,这为结核病的诊断带来了福音,突破长时间以来结核病的诊断中血清学诊断的瓶颈。团队的血清学诊断标志物初步的结果表明能够区分潜伏感染、开放感染,对于临床开展相应的预防治疗措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意义。

立德教书,传承创新

除了是一名科研人员,周向梅还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任。授课过程中,她紧密联合理论和实际,以大量病例为基础揭示抽象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她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读片技能培养,要求学生轮换完成病理诊断工作,在实践过程中巩固专业知识;与美国兽医病理公益性组织CL-Davis建立合作关系,聘请美国爱荷华大学、密西根大学等知名教授讲课,拓展学生国际视野;与国际国内大型企业合作,加速培养兽医病理青年优秀人才。

同时,周向梅为了将老一辈病理工作者在疾病诊断研究中积累的素材和资源传承和发扬光大,带领教研组年轻老师将所有的组织切片都进行了归档、整理和建立数字切片档案。另外,在赵德明教授前3版教材的基础上,编著《兽医病理学》第四版新版教材,使用教材的学生均可通过二维码实时链接到平台数据库,该数据库建设有与教材相关的视频、音频、参考书目和数字图片,将丰富的素材和资源加以传承并赋予其新时代先进和发展的理念。

在周向梅老师及教研组老师共同努力下,线上课程《兽医病理解剖学》已经在中国大学MOOC、智慧树等平台上运行了4轮,学生总数上万人,受到广泛关注和好评。同时,该线上课程也被“学习强国”平台遴选为学习课程,为更多热衷于病理学学习和工作人员提供优质资源。

宽严相济,育人为先

除了学业上的领路人,温文尔雅、平易近人的周向梅还是学生们生活的灯塔。

周向梅对学生的学习和科研工作要求严格,新生必须进行实验室培训,认真对待科研工作,培养良好科研习惯,进行每周研究工作汇报。但是,在日常工作之余,周向梅还会组织学生爬山、郊游等,在紧张的工作之余放松身心,创造宽松的互帮互学、共同拼搏进取的环境。学生们也把她当作生活中的朋友,遇到困难和挫折时都要找周老师询问建议、疏解心中的疑团,即使毕业了也不例外。北京市优秀毕业生宋银娟说:“在周老师这里工作虽然非常累,但是心情很愉快”。

在中国农业大学,像周向梅一样的默默奉献的老师还有许多,他们坚守在三尺讲台上,耕耘在实验室中,为人才培养、科学进步奉献着自己的力量!

国际科学编辑企鹅号2021年10月10日


责任编辑:刘铮
分享到: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