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网站 ENGLISH

传承创新之火 照亮种业未来——第二十一次全国动物遗传育种学术讨论会在北京召开

农民日报客户端 2021年10月20日 报道 浏览次数:

种业振兴,良种先行。2021年10月14-17日,由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育种学分会主办,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承办的第二十一次全国动物遗传育种学术讨论会在北京召开,国内外知名院士专家、种业管理部门相关负责人以及来自全国150家高校、科研院所和25家企业单位的1500余名代表汇聚一堂,围绕“良种传天下,科技创未来”为题,共商畜禽种业振兴大计。

大会现场

大会开展了为期3天的学术交流与深入探讨,共包含400余场专业报告,针对畜禽遗传改良与种质创新等学科新理论、新技术进行学术探讨,并就目前动物遗传育种的研究热点、课程教学、人才培养等主题进行专题研讨。思想碰撞迸发学术火花,会议现场,与会专家、青年教师、学生纷纷沉浸在学术讨论的热烈气氛中。

前沿探讨——瞄准行业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7月9日,中央深改委第二十次会议审议通过《种业振兴行动方案》,会议指出,必须把种源安全提升到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集中力量破难题、补短板、强优势、控风险,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

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副司长孙好勤

种业振兴,时不我待。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副司长孙好勤在报告中指出,种业振兴是一项长期任务、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既急不得、等不得,也慢不得,既要有使命感、紧迫感,也要保持必要的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还要结合我国实际,遵循种业创新发展规律。

我国畜禽种业发展的难题和短板在哪?对此,本次学术讨论会设置了猪遗传育种、家禽遗传育种、草食动物遗传育种、基因组学与生物技术、种业科技论坛、动物育种学教学论坛等6个分会场,众多国内外专家学者、业内领军企业等分别就业界前沿方向作交流汇报,并瞄准我国畜禽种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群策群力、献计献策。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吴常信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吴常信指出,新时期内,创制突破性新种质是育种领域创新的关键,骡子具有体格大、耐劳苦、不易得病、寿命长等优点,但不能生育。运用体细胞加倍等技术手段,骡子将成为具有繁殖能力的新物种,在肉用、乳用、药用、经济动物等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中国科学院院士、江西农业大学党委书记黄路生

随着人口增长和寿命增长,人类对于动物蛋白需求正在不断增加,人畜争粮矛盾愈发突出。“培育节粮性猪种,将为生猪节粮提供发展路径。”中国科学院院士、江西农业大学党委书记黄路生在报告中指出,其科研团队发现增加猪脂肪沉积的肠道因果菌,其可显著影响生猪饲料转化效率。该研究将为培育、筛选可高效利用饲料的节粮性猪种奠定基础,为解决人畜争粮问题提出新思路。

中国农业大学副校长田见晖

一直以来,畜禽育种世代间隔时间长、畜种的超低繁殖效率让育种过程漫长且艰辛。对此,中国农业大学副校长田见晖指出,未来在育种方法上的突破或可解决这一问题。“常规育种奶牛一个世代需要5-7年,基因组辅助选育需要2-3年,而干细胞育种只需2个月。通过构建干细胞育种体系,就可实现在胚胎时期开展育种选择,从而改变以往对动物个体进行选种选配的常规模式。这将大大缩短动物遗传世代时间,显著提高育种效率。”

中国工程院院士包振民

近年来,我国水产业取得举世成就,实现了从捕捞业到养殖业的千年变局,其中,突破苗种繁育技术为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海洋大学贝类遗传学与育种学专家包振民指出,目前,包括我国水产水产育种研究已走在国际前沿,下一阶段,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并应用于种质创新、解决高通量性状测定问题、打造现代化水产中也工程体系等将是打赢种业翻身仗的关键。

全国畜牧总站党委书记时建忠

全国畜牧总站党委书记时建忠在报告中指出,新时期内,为推动畜禽种业发展,2021年4月,农业农村部发布《全国畜禽遗传改良计划(2021-2035年)》,提出了立足“十四五”、面向2035年推进畜禽种业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

为保障畜禽遗传改良计划顺利实施,农业农村部专门成立了全国畜禽遗传改良计划专家咨询委员会和专家委员会。大会为全国畜禽遗传改良计划咨询委员会专家代表颁布了聘书。截至目前,新一轮畜禽遗传改良计划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大会为全国畜禽遗传改良计划咨询委员会专家代表颁布聘书

薪火相传——让学科文化与科学精神永续传承

为了鼓励更多优秀的青年学子投身科研,加强科研创新,大会特意设置了青年科学家论坛和学生论坛,为新一代科研人员展示交流提供了合作、展示和交流的广阔平台。

中国农大副校长田见晖在开幕式致辞中指出:“打赢种业翻身仗,离不开科技支撑与人才保障。近年来,我国在推动畜禽遗传育种领域发展方面做出了中国人的卓越贡献,在分子育种飞速发展的新时代,需要更多青年才俊、后代人大显身手,不断奋进。”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育种学分会理事长杨宁

“近年来,动物遗传育种学科队伍不断壮大,涌现了大批优秀的青年学者,希望给他们创造更多的展示交流机会。”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育种学分会理事长杨宁在致辞中表示。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张沅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更远。大会上,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张沅为纪念吴仲贤教授诞辰110周年发表主旨演讲,深刻缅怀其在创建我国动物遗传育种学科所作出的卓越贡献。“青年科研工作者要学习其在长达70年学术生涯中展现出的爱国热忱、坚定信念、求索精神、严谨作风和高尚品德,希望其开创的动物遗传育种学科代代相传,科学精神永世长青。”

本次会议还将颁发第七届“吴常信动物遗传育种奖励专项基金”,旨在鼓励科研工作者和育种企业扎根和坚守一线,奖励为解决我国动物种业中科学和应用问题作出重大贡献的单位和个人。

来自中国农业大学,从事牛基因组学研究的青年科研人员张毅坦言,目前,我国养殖产业快速发展,国家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还有上一辈老科学家们留下的科研成就作为基础,虽然行业内国际竞争激烈,产业上也有需要突破的难点,但与一众前辈们相比,新一代青年学者赶上了更好的发展时代。

“感觉身上担负的使命感更重了,对科研事业的未来充满期盼。”张毅说。

企业担当——“解决产业痛点是奋斗目标,也是最大商机”

种业振兴,企业是主体。为推动产学研,助力我国动物种业产业发展,本次会议举行了育种领航企业会议,发布重大产品和重要技术创新。北京首农股份有限公司、福建圣泽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赤峰家育种猪生态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分别围绕主题进行分享交流。

福建圣泽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裁 肖凡

作为我国畜禽良种领域的领军企业,北京首农股份有限公司是首农食品集团旗下唯一动物种业子集团,也是我国动物品类最多的动物育种集团。近年来,首农股份在畜禽种业领域硕果累累。“超过六十年持续研发投入,首农股份所掌握的育种技术已做到从 1.0到4.0 全覆盖,动物育种基础研发与创新能力与国际性动物育种公司处于同一方阵。”首农股份总经理刘建彤说。

北京首农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建彤

抢占技术竞争高地,我国种企正在不断发力。刘建彤介绍,2019年首农股份提前一年在中国境内独家获取了问鼎2020年度诺贝尔化学奖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在农业大动物领域应用的专利使用授权;2020年公司基因编辑抗蓝耳猪技术取得了代际突破,取得了2项自主创新发明专利,基因编辑性控牛奶技术达到国际水平;这也为国家“十四五”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把握了战略先机。

赤峰家育种猪集团创始人毛区健丽

“解决产业痛点是企业家的奋斗目标,同时也是最大的商机。”赤峰家育种猪集团创始人毛区健丽说。十年来,从原种群1200头扩张到6000头,从联合育种到独立育种,公司的种群规模不断扩大,也增加了新的育种方向与新的机会。

在科技创新方面,家育目前拥有专利28项。“为提高育种效率,获取更加准确的测定数据,我们已开始研发、定制符合自己需求的测定设备及育种软件。十年来,我们时常陷入发现问题、克服问题、努力创新这样的循环中,不断地自我革新与创新才是企业提升竞争力的核心所在。

随着鹅产品消费量逐年递增,近年来我国鹅产业发展迅猛。2005年起,江苏立华牧业有限公司开始从事规模化养鹅,也开启了对品种选育及其疾病控制、种蛋孵化、饲养模式等配套技术的系统性探索,一系列相关技术方法的突破也行业发展起到了带动作用。

谈到育种上的难题,公司副总赵荣雪说,“不同地方品种杂交利用很难,导致新品种选育过程比较困难。历时13年,公司终于育成‘江南白鹅’配套系,体重增加900g,产蛋量提高18枚,品种性能提升显著提升。”

同时,赵荣雪坦言,我国是世界上鹅品种资源最丰富的国家,遗传资源各具特色。要将这些地方品种保护好、利用好,以用促保才是持久之策。

农民日报客户端讯 记者 祖祎祎

农民日报客户端2021年10月20日


责任编辑:刘铮
分享到: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