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网站 ENGLISH

我校“牛百科”育人团队荣获第二十一次全国动物遗传育种学术讨论会教学成果奖

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2021年10月25日 报道 浏览次数:

本网讯 10月13至17日,第二十一次全国动物遗传育种学术讨论会在北京召开,来自全国150家高校、科研院所和25家企业单位代表汇聚北京,围绕“良种传天下,科技创未来”这一主题进行了分享与探讨。我校动物科技学院“牛百科”育人团队荣获本届大会教学成果奖,育人团队指导教师王雅春教授担任特邀报告人,以“第一第二课堂联动,科研训练培养拔尖人才”为主题思想在大会动物遗传育种教学研讨会上做了题为“坚守初心,创新育人”的主旨报告,向全国从事动物遗传育种教学工作的教师分享了育人思路。


打造与畜牧产业实际结合的第一课堂

1921年,北京农业大学畜牧系开设“生物统计学”;1950至1970年,该课程由我国数量遗传学奠基人、统计学家吴仲贤教授授课;2003年,王雅春教授成为该门课程的主讲教师之一,育人团队着眼于“牵动+调动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方针,探索出多种教学模式和考核方法,为学生打造了与畜牧产业深度融合的生物统计第一课堂。

教学过程中,采用教师、研究生助教、学生多极互动的教学模式,实现多方面、多角度的教学相长过程;设置固定的答疑时间,帮助学生随时解决问题;半英文式教学,促进学生打开国际化视野,提升专业英语水平,加深知识点的理解;设置翻转课堂,促进难点知识的理解,如公式推导、方法比较、知识延伸等;探索多种考核制度,如制作思维导图、课程报告、英文答题等,调动学生积极性,打牢学生的知识基础。

拓展“四化”实践育人第二课堂,夯实专业思想与技能

2005年,由王雅春教授和俞英教授共同发起,澳大利亚专家Geoffrey Kirton担任咨询专家,“牛百科”育人平台正式创立。在第一课堂之外,“牛百科”育人平台以网络和实践基地为依托,结合学校设置的社会实践、URP、大创、科研训练、毕业设计等教学育人环节,为学生建立了立体、全面的第二课堂,形成了大一至大四全贯通教学的创新育人模式。从专业初识,行业一线实践实习,到学生自主科研训练、开展研究、撰写科研论文,最终完成本科毕业论文。通过“牛百科”育人平台,学生加强了专业思想、强化了行业认知、提高了科研能力,最终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时至今日,300多名学生完成了大一大二的“牛百科”训练,45名完成了大一至大四的全贯通训练,涌现出25名院级、校级和北京市级优秀毕业生,3篇中国农业大学百篇本科生优秀毕业论文,47篇本科生发表的中文核心期刊论文等。2013年至今,经“牛百科”训练的本科生深造率达65%,已有14名“牛百科”成员成为国内外知名院校机构的教师或科技工作者。创新独立、团结互助、脚踏实地、践行初心,是每一位“牛百科”人的品质。

十六年来,“牛百科”育人团队始终保持初心,充满活力,以育人为己任,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坚守并创新第一课堂主阵地,发展和深化第二课堂新平台;“牛百科”育人团队迎接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学子,成为了我校动科学院学生心中一个专业育人组织。第一第二课堂联动,科研训练培养拔尖人才,“牛百科”将继续秉承初心、不断创新育人理念和育人模式,参与和见证美好的未来!

责任编辑:姜萍萍
分享到: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