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网站 ENGLISH

立德树人好老师 | 张卓群:以学生成长为念,教书育人,立德树人

国际学院 2021年10月08日 报道 浏览次数:

作为一名2004年来到中国农业大学工作的普通教育工作者,张卓群一直从事教学管理一线工作,2006年开始担任班主任,2008年开始也曾担任对外汉语教学工作。她始终牢记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训诫,冀望自己做一个信念坚定、以学生为中心、面向未来、不断成长的教育工作者。

以“教书育人、立德树人”为念

作为教育工作者,张卓群牢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根本问题,始终要求自己以积极、正向的价值观引导学生。作为学院教工党支部的一员,她积极组织和参与教工党支部与学生党支部的共建工作,联系学生党员,建立学生成长护照;用英文书写中国特色故事,引导学生用英文传承传统文化,宣讲中国故事;以稿件形式与学生分享自己理论学习、党史学习的心得体会;同时作为一名授课教师,她深切理解对外汉语课堂所进行的不仅仅是语言技能的训练和知识的传承,更是文化碰撞和交流的场所,是“讲好中国故事”、拓宽彼此理解、传达理念和价值观的关键场合。

 

勤做学生成长道路上的陪伴者、引导者

张卓群乐于与学生交流,建立良好的互动和沟通渠道,谨遵教育工作要求,不断积累一套自己的班主任工作规范,并适应时事和情况的变化,力求适时地调整和改进。例如,新生入学的第一月,她与学生展开一对一谈话,即是对学生情况摸底,也为了搭建与学生直接有效沟通渠道;班级建设中关注建设一支群众基础良好的班委队伍,积极学风和班风建设;为了了解学生情况,她每学期深入学生宿舍;定期不定期组织班会,参与学生班级活动;积极关心和联络遇到问题的学生,沟通家长,尽力帮助学生走出成长中遇到的各种困局。此外,为了跟进时事,掌握新的教学理念和知识,她也积极参与校内外的相关培训;承担着学院学业指导工作,参与学业指导会,与部分学生不定期进行一对一面谈;今年五月又加入学校学业咨询师行列,在休息时间与学生进行一对一学业咨询。

 

因人因时因地制宜,期待“润物细无声”的工作效果

张卓群尊重教书育人和学生成长规律,服务学生,将每一次与学生进行的咨询和交流,都当作一次切身陪伴学生成长的契机,贴近学生生活,鼓励学生勇于失败、勇于实现自我愿景。国际学院学生学习过程有一定的特殊性,为了帮助学生入学后尽快适应全英文的教学环境,及时与学生分享英语学习的资源和平台,交流自己和以往学生积累下来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时间管理方式;其中部分学生需赴外完成学业,为确保赴外不断联系,班级仍有组织,学生赴外前将班委调整为内外两个小组;邀请学长和学姐到班级里分享自己赴外学习和生活的经验,以及积极把握各种资源和机会的经验。疫情期间,同时负责所带班级和联合培养学生的每日摸底、动态掌握,为了感学生所感,畅通沟通渠道,每天倒时差,查阅国内外疫情动态和防疫政策,和学生一起正向解读纷繁复杂的信息;在学生回国途中时时关切其安排,提供信息和协助,从而稳定学生和家长情绪,代表学院和学校传达对海外留学生的关心和照顾。

开放心态,面向未来,共同成长

老话说“活到老,学到老”,这当然也适用于教育工作者这个行业,而且不仅仅指知识层面的不断学习和积累,也指人的智识、视野和性情的不断成熟、陶冶和提高。家庭是学生个性和行为模式形成的土壤和根源,在与家长联系和交流的过程中,可以更清晰地摸索和把握到学生成长的成因和轨迹。学生来自相似或者相异的环境,既有规律,又不能套用刻板印象,有其独特的个性,要因材施教。张卓群以一线教学管理和思政工作中的感受,也终会反哺教育工作者自身,产生警醒自己不断学习和成长的内驱力,要求自己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提高自己的工作技巧。大学教育阶段,即是为专业知识、思维方式、学术素养打下良好基础的阶段,也是学生走出中学,开始社会化、成人化转换的关键时期,要成为学生这一阶段最好的陪伴者,就要求我们始终保持开放的心态、面向未来,与学生共同成长。

学生取得的成绩是最好的嘉奖

作为教育工作者,学生取得的成绩是对其最好的嘉奖。近几年,张卓群所带班级的学生,一个已毕业班级在入学后发展中共党员6名,毕业生2名学生国内成功推免,已知11人申请到全球排名前50海外高校继续深造;另一个班级已发展预备党员4名,入党积极分子4名;28人均达到合作方升级标准,顺利注册外方学籍;4人成功申请联合培养康奈尔大学的项目,占全校该专业66.67%。期待这些学生赴外能促进中外文化交流,讲好中国故事,演绎中国志向,归国亦能报效祖国,为国家强盛做贡献。

责任编辑:马文哲
分享到: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