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网站 ENGLISH
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精神,争做知农爱农青年——奖学金获奖学生优秀事迹展

崇德先锋奖学金获得者 | 刘超 :但做好事,莫问前程

2021年12月21日 浏览次数:

刘超,中共党员,现为人文与发展学院农村发展与管理专业2019级博士研究生和人文与发展学院博士第一党支部组织委员,荣获2020-2021学年崇德先锋奖学金。曾获国家奖学金、北京市优秀毕业生、校级一等奖学金等荣誉。刘超同学长期热心公益,无私奉献,是北京市5星级志愿者,在“志愿北京”平台累计志愿时长2600多小时。荣获第十四届“志愿农大”中国农业大学“优秀志愿者”,在首都文明委2020年宣传推选首都学雷锋志愿服务“五个100”先进典型评选中获得“首都最美志愿者”称号。

初见刘超,很难想象刘超已经是一名三年级的博士研究生,他有些腼腆,但是深入交流之后又是截然不同的笃定、从容与大方。

站在2022年的门槛上,他要对过去的自己说一声:“感恩过去”,对未来的自己说:“只争朝夕,初心莫忘”。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2020年首都学雷锋志愿服务“五个100”先进典型评选活动由北京市委宣传部、首都文明办、市委政法委、市委社会工委、市民政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残联、市志愿服务联合会等部门联合开展宣传推选。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国务院国资委、市委统战部等30多个部门选送的350名候选者中,我校推荐的优秀志愿者——刘超从中脱颖而出,荣获“首都最美志愿者”殊荣,也是此项评比至今农大师生首次获得“最美志愿者”称号。

获得“首都最美志愿者”荣誉

对于获得“首都最美志愿者”这一奖项,刘超觉得自己并没有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也深知这个奖的来之不易。他表示获得这个奖是对自己的一种激励和鞭策,是对自己多年以来热爱与坚持志愿助人的一个见证、肯定和嘉奖。

对于如何平衡博士阶段的科研和志愿活动,刘超有自己的体会。“大家眼中的博士更多的是严峻的科研压力,投入更多的时间在科研工作中,但是我觉得这并不冲突,参加志愿活动已经成为一件融入我生活中、甚至是血液中的事情,也是一件我坚持了很多年的‘习惯’”。

作为北京市的5星级志愿者,刘超的志愿服务时长已经达到了2000多小时,他积极参加社会和学校组织的各种志愿活动。在学校组织的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的志愿活动中,刘超作为媒体融合展区和数字文化产业展区导览资讯志愿者,彰显了农大学子的青春风采,其事迹被《北京青年报》、《潇湘晨报》和中国新闻网等先后报道和转载。

“我的主要工作任务是机动在两个展馆中,协助展区的工作人员配合开展相关的工作,引导嘉宾有序参观维持秩序,在场馆内巡逻以发现可能的危险,解答游客的各种可能遇到的问题,为嘉宾送上贴心的导引服务和微笑。虽然一天下来腿脚酸疼,但是辛苦却很快乐。”

自新冠肺炎疫情以来,我们在学校的各种疫情防控常态化志愿活动中也都能频频看到刘超的身影,如协助核酸检测、协助疫苗接种、协助寒假返校报到、协助日常出入校门等,为学校疫情防控工作的顺利开展做出了贡献。他还参加了高校毕业生促进周启动活动等志愿活动,充分体现了农大青年人的奉献精神和责任担当。

“有时候我看到志愿者群里说这周西区疫情志愿活动报名人数还不够的时候,我就觉得自己应该站出来服务一下大家”。

参加学校迎检志愿活动(左) 参加高校毕业生促进周启动志愿活动(中) 引导学校师生核酸检测(右)

谈到做志愿活动的体会时,刘超最大的感受就是:“助人自助,与其说是帮助别人,不如说是自我的成长”“博士期间学习和科研的压力巨大,有时候深夜打开长腿叔叔志愿服务信箱系统,想来自己对话的那个农村留守的10多岁的孩子,你在倾听他的故事,解决他的疑惑,同时你也是时刻被需要的,你会觉得再多的烦恼也烟消云散,自身从中得到净化、抚慰和成长”。

初心如磐,奋楫笃行

说到志愿活动,刘超自然而然就提到了他的本科专业农村区域发展,这个专业是一个注重人文关怀的专业,在课堂、书本等晕染下,他接触到我国的乡村发展、慈善公益和社会组织等。同时也萌生了要一直坚持农业农村发展的实践与学术研究、为我国“三农”发展做贡献的坚定想法。

刘超的青春与农村紧密相连,于他而言,致力于解决“三农”发展问题和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是他的初心、梦想,也是作为农大青年的使命、担当。

而他自己也不忘初心,从本科阶段的农村区域发展一直读到博士阶段的农村发展与管理专业,长期扎根农村一线,投身于农村的基层党建、产业扶贫开发等中,参与各种农村基层调研,把实践和理论相结合,撰写了《科技特派何以助力乡村振兴》等具有现实意义的政策报告。

参加第三届“公共治理的中国场景”高端论坛暨博士生工作坊

怀着对科研的热忱与敬畏,他严谨认真、潜心学术,在《中国行政管 理》等学术期刊已经发表“三农”发展等领域论文10余篇。博士期间参编《新时代中国政治学学术发展》等专著,参与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等科研课题,积极参加各种学术活动,并做代表发言。

如参加公共治理青年论坛“国家治理现代化”特别论坛、第三届“公共治理的中国场景”高端论坛暨博士生工作坊、第五届全国“风险与治理”高端论坛暨第四届地方政府与区域治理研讨会、2020中国公共绩效治理高端论坛、“发展中的政治、社会和行政:融合与创新”学术论坛和“变迁中的国家、社会和政府:治理结构再平衡”等,先后获得乡村振兴高峰论坛暨纪念凤凰村调查100周年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20年会优秀奖、202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政策变迁与社会治理前瞻”学术分论坛二等奖和第三届“海派集英”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博士生论坛三等奖等奖项。

在学术方面,刘超也是热心帮助他人,同门的硕士同学论文开题和论文写作中遇到了问题都会常常向刘超咨询,他总是积极热心解答,知无不言。

“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我们回首往事的时候,不能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刘超时常提醒自己:“但做好事,莫问前程”。

采访即将结束之际,刘超直言距离博士毕业越来越近,身上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但是自己的公益梦和“三农”科研梦会一如既往、坚定不移地走下去。从他的眼神中,我们仿佛看到了一束光,一束笃定的光!

供稿:团委、人文与发展学院

供图:人文与发展学院

编辑:孟祥慈

责编:李杨


分享到: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