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网站 ENGLISH

袁超乘:在历史与现实的贯通中深刻理解党的理论创新

2021年12月09日 浏览次数:

中国农大新闻网讯 在建党百年之际,党中央召开了十九届六中全会,回顾党百年来的伟大历程,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决议》不仅全面展现了党自建立以来的重大成就,还将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系统总结为“十个坚持”。在“十个坚持”中,“坚持理论创新”是一个与党的实践紧密关涉的命题,而以贯通历史与现实的眼光进行观察,将给我们带来更为深刻的认识。

列宁曾明确地指出:“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行动”。的确如此,理论是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实践的指南。中国共产党自建立开始,便特别重视理论的学习,努力提高全党的理论水平。“一大”后,党即设立了专门的出版发行机构——人民出版社。在该社所拟的庞大出版计划中,包括了“马克思全书”15种、“列宁全书”14种、“康民尼斯特丛书”(即“社会主义丛书”)11种,其他著作9种。这一出版计划中理论书籍占绝大多数,其背后既有对外进行理论宣传的目的,同时更内涵着为党员提供可靠的理论学习资源的缘由。从中也就直接体现了党对于理论的重视。虽则如此,党在运用理论指导实践,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过程中,却一度陷入了教条主义的认知窠臼。

把书本、理论当教条,思想僵化,一切从定义、公式出发,不注意实际,反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这是教条主义的主要表现。它反映了一种关于理论指导实践的错误认识,这在党的历史上,曾给革命带来严重危害。如大革命失败后在革命实践问题上的“城市中心论”,给党和红军的力量带来削弱;之后,“左”倾教条主义在党内的错误领导,更是导致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红军不得不被迫转移,党在根据地和白区的力量遭受极大损失。由此也就凸显出从实际出发,理论与具体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意义。

正是基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经过艰辛探索,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新道路,进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创立了毛泽东思想。这便是中国共产党在理论上的第一次重大创新,其成果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指明了正确方向。与此相呼应,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立足国情的实际,准确判断时代主题,转换实践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些问题进行理论创新,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科学发展观。这些理论创新与时俱进,构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更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实践提供了正确的指导。

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次飞跃的历史来看,理论创新对于党的事业朝着正确方向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这一点在当下党的现实实践中同样如此。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把握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这一实际,基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并坚持党的历史上的理论创新成果,为指导新历史条件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提出了一系列的战略思想和创新理念,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聚焦于新时代的理论创新,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指导。

回望党的百年历史,党的实践始终有赖正确的理论指导;而理论创新则是从党的奋斗历程中反映出来的,关系到实践方向正确性的关键问题,其重要性是毫无疑问的。这也是为什么《决议》中将“坚持理论创新”作为党的百年奋斗的宝贵历史经验之一。再以此观照现实,贯通过去与当下,新时代进行理论创新同样是重要的,也是必须的,更是必然的;而实践已经证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党最新的理论创造,不仅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的飞跃,同时也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迎来了一次伟大跃升。

作者简介:袁超乘,马克思主义学院近现代历史系讲师,研究方向为中共思想文化史。

供稿:马克思主义学院

供图:马克思主义学院

编辑:王美璇

责编:武慧媛


分享到: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