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网站 ENGLISH

喜讯 | 李小云、农学院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先进集体

党委宣传部 马文哲 2021年02月25日 报道 浏览次数:

本网讯 2月25日上午,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获得者颁奖并发表重要讲话。大会宣布全面脱贫并表彰了1981位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和1501个先进集体。我校李小云教授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农学院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李小云长期致力于农村贫困的理论、政策和实践研究,是走在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的“扶贫教授”。2015年初,他只身驻扎云南省勐腊县深度贫困的瑶族村寨河边村展开扶贫。在当地政府和中国农业大学的支持下,他将结构性贫困陷阱理论应用于脱贫实践,探索出以小型会址经济、自然教育与休闲为一体的新业态为主导产业,粮食生产为基础性产业,种养业为辅助性产业的复合型脱贫产业体系,将河边村的自然、气候、文化资源转化成可持续脱贫的资产。他还聚焦贫困的代际传递问题,建设乡村幼儿园;探索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成立以年轻人为主体的雨林瑶家合作社,实现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河边村不仅实现整村脱贫,人居环境彻底改观,还完成了“厕所革命”,户均收入从2015年的1万多元增长到2019年的3万多元。河边实践在全国产生重大影响,被国务院扶贫办领导评价为“扶贫的中国案例”,获得新华社、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面对面”等栏目、人民日报等媒体的海量报道。2017年,他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奖(创新奖)。之后,他将河边扶贫经验逐渐推广到恩施、昆明等地。

李小云在长期驻村扶贫的基础上完成了一系列精准扶贫和2020后减贫的政策建议,获得中央最高领导及其他领导多项批示,建议被决策部门采用,产生重要政策影响。他在国内学术刊物、主流媒体及国际场合广泛阐述宣传,是生动讲述脱贫攻坚理论与实践的权威专家。

李小云表示,“能够作为亲身参与了最终消除农村绝对贫困这一伟大行动的一员,在这个时刻深感荣幸。我将会按照党中央的部署,继续为乡村振兴做出新的贡献。”

农学院主动服务国家脱贫攻坚战略,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创新“党建带团建、党支部带团支部、党员带团员”“理论与实践结合、老师与学生携合、学校与地方联合”的“三带三合”模式,培养知农爱农新型人才,引领全国学科联盟深入乡村一线开展技术指导、科普宣讲、志愿服务等活动,全力推进教育扶贫、文化扶贫、产业扶贫和科技扶贫。2015年,农学院倡导成立“全国农学院协同发展联盟”,自2016年起牵头组织全国50余所高校涉农学院连续5年开展“走进乡土乡村 助力精准扶贫”为主题的“全国农科学子联合实践行动”。五年来,学院累计派出60余支队伍,1000余名师生前往全国7省9个国家级贫困县20余个贫困村参与实践行动,直接参与精准扶贫的专业教师占全院50%以上。累计示范带动全国农学院组织了1490名指导教师,1400余支队伍,15790余名农科学子深入全国1765个县、乡开展社会实践,其中包含1010个贫困地区,累计获国家级、省部级社会实践奖891项,各级媒体报道4401篇。

 

农学院汇聚学科优势资源,长期驻扎国家级贫困县山西灵丘县,开辟有机旱作助贫道路与模式,打造了“车河有机农业社区”“有机旱作农业研究示范基地”,开创车河国际有机农业论坛品牌,孵化了多个国家级创业实践团队,助力灵丘实现脱贫摘帽。学院在国内率先设立“精准扶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专项,自2016年起,学院联合校友会创办中国乡村振兴青年农场主菁英班和中国种业菁英班,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持续提供人才支撑,形成了助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高校“范式”。 2019年,农学院获“全国脱贫攻坚奖组织创新奖”。

“我认为,这个荣誉是国家对农学院、对兄弟学院,对中国农业大学,对全国涉农高校助力脱贫攻坚所有工作的肯定,这个荣誉应该属于大家。”农学院党委书记张远帆表示,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这场伟大战役中,农学院作为中国农业大学的一分子,与其他兄弟学院一起秉承着“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的校训,一代代努力传承,一棒棒接续奋斗,肩负使命,发扬了农大人应有的担当,贡献了我们的智慧和力量。乡村振兴已经吹响号角,农学院一定会继续发挥优良的传统,优秀的经验,不忘初心、勇于担当,努力奋进,久久为功,举旗冲锋在乡村全面振兴战场上。

责任编辑:于哲
分享到: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