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网站 ENGLISH

百年大党的100个故事:他誓作振兴祖国、革命到底之“女”

前线客户端 2021年09月15日 报道 浏览次数:

“人生应该如蜡烛一样,从顶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这是中国共产党优秀理论家、教育家和无产阶级革命家萧楚女的真实写照。他的一生,宛如一支永不熄灭的蜡烛,燃尽自己,照亮革命的道路。

萧楚女

萧楚女出生于湖北省的一个小商家庭,自幼即入私塾,学习四书五经。后来家道中落,他辗转湖北、安徽、江苏、浙江等地打零工,但未曾放弃学习。不能上正规的学校读书,他便以能者为师,以社会为课堂,抓住一切机会进行学习。辛亥革命失败后,萧楚女为寻求救国真理,进入新民实业学校学习,走上了“实业救国”的道路。在这里,他接触到许多有关世界政治的书籍,学习了各式各样的新思想和新理论。于是,萧楚女决定放弃学习农业生产专业,转而学习政治,希望以此救国于危难、救民于水火。此外,为扩大知识面,他还常常跑到在乡下教书的郑老先生家里,孜孜不倦地阅读政治、历史、哲学、伦理等学科领域的书籍。

有了丰富的知识储备,萧楚女开始以笔为戎,加入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阵地。在武昌起义和五四运动等革命火炉的淬炼下,萧楚女逐渐成长为一名马克思主义的拥护者。在《大汉报》和《崇德报》任编辑的经历,也让萧楚女认识到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要性。1922年夏,萧楚女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先后在湖北、安徽、四川、上海、广州等地从事革命工作。1923年,萧楚女积极给《中国青年》撰稿,致力于“为革命的青年做革命的指导”,随后又在河南参与创办《中州评论》,继续旗帜鲜明地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此外,萧楚女主笔的《新蜀报》和《南鸿》等其他报刊,也都是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重要工具。他的文章,言辞犀利、战斗性很强,不是“指责土酋军阀”,就是“痛骂贪官污吏”,连反动派所控制的报刊也不得不赞叹他的文章“字夹风雷,声成金石”。他的文章广受群众欢迎,为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宣传运动做出了突出贡献。

萧楚女在《中国青年》发表的文章

萧楚女特别关心青年群体,坚持用先进的思想教育和影响一代青年。萧楚女一直认为,青年群体是社会之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力量,他们的思想观念,决定着民族和国家的发展潜力。因此,他在农民运动讲习所和黄埔军校等多地任教员时兢兢业业,认真传道授业解惑;在《中国青年》的发刊词中指出“要引导一般青年到切实的路上”;在《新蜀报》开辟“社会青年问答”的专栏,用以解答青年的疑问。在短暂的新闻生涯中,萧楚女影响了一大批青年,为中国革命培养了无数的“新鲜血液”。许多青年正是在看过他的文章后,选择投身于革命。与此同时,萧楚女所坚信的马克思主义,在青年群体中得到广泛传播。

萧楚女与青年学生的合影

萧楚女曾用蜡烛来形容自己的人生观,并以此自励。在一次讲课时,他对学生们说:“做人要像蜡烛一样,在有限的一生中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给人以光明、给人以温暖。”萧楚女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1927年春,蒋介石在各地制造反革命惨案,萧楚女夜以继日地撰文揭露反动派的罪恶。后因过度劳累,导致肺病恶化,不得不住进广州东山医院治疗。其间,他仍不忘撰文针砭时弊,后被反动派抓捕。4月22日,萧楚女被带上刑场,行刑官走到萧楚女面前问道:“你不是常把自己比喻为蜡烛,照亮别人,毁灭自己吗?你这根蜡烛快要熄灭了,在这生死一瞬间,你愿意改悔吗?”萧楚女不以为然,高唱着《国际歌》,高呼着“真正的共产党人是不怕死的”,以大无畏的精神英勇就义。

二排中间为萧楚女

萧楚女的牺牲,引起各界人士的追忆惋惜。《中国青年》评价:“他的死,是革命青年失去了良师;他的死,是革命队伍丧亡了勇敢的战士;他的死,使我们更加透彻认识了敌人;他的死,在每个革命者的心上剜上伤痕!”毛泽东称赞萧楚女说:“我是很喜欢他的,农民运动讲习所的教书,主要靠他。”中国共产党和革命群众高度赞扬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革命精神,称赞他是“在青年界最有信仰的良师益友”。

屈原在《离骚》中写道:“忽反顾以流涕兮,哀高丘之无女。”萧楚女便是从这句诗中得到了启迪,决定要做振兴祖国、革命到底之“女”。他将“萧楚女”作为自己的笔名,书写了壮丽的诗篇。

作者简介:刘梦演,中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李桂华,中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特聘研究员

前线客户端2021年9月15日


责任编辑:刘铮
分享到: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