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网站 ENGLISH

百年大党的100个故事:高峡出平湖

前线客户端 2022年01月15日 报道 浏览次数: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这句词出自毛泽东在1956年于武汉畅游长江时写下的《水调歌头•游泳》。50年后,一座矗立于长江之上的宏伟大坝成功建成,“高峡出平湖”的美好愿望从此成为现实。这就是世界水利工程史上的奇迹——三峡工程。

三峡工程

建设三峡工程是中国人一直以来的理想。三峡地跨重庆、湖北两省市,两岸是崇山峻岭,江面宽度较小,适宜建设水利工程。与此同时,在三峡建设水利工程能够有效缓解长江中下游水患,还有发电、航运等诸多作用。因此,中国人很早就注意到了兴建三峡工程的重要意义。早在1918年,孙中山在《实业计划》中首次提出兴建三峡工程的设想:“当以水闸堰其水,使舟得以逆流而行,而又可资其水力。”此后,国民政府为建设三峡工程进行了多次勘察与测量,还曾计划请求美国援助。但是,在积贫积弱的旧中国,三峡工程的建设始终是纸上谈兵。

新中国成立后,三峡工程得到了党和国家的关注。1958年,中央工作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三峡水利枢纽和长江流域规划的意见》提出:“从国家长远的经济发展和技术条件两个方面考虑,三峡水利枢纽是需要修建而且可能修建的。”虽然在这一时期三峡工程并未正式启动,但国家始终没有停止建设三峡工程的准备工作。1970年12月,中央批准兴建葛洲坝工程,为三峡工程的建设作了实战准备。

改革开放后,随着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向经济建设转移,兴建三峡工程终于被提上日程。1980年7月,邓小平从重庆乘船顺江而下,对三峡和葛洲坝工程展开考察。在考察后,邓小平表示:“修建三峡工程,对航运的影响不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不大,而对防洪所起的作用大,发电效益很大。”此后,三峡工程的筹备工作加速推进。1986年6月,党中央、国务院下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长江三峡工程论证有关问题的通知》。中央随即决定成立国务院三峡工程论证领导小组,对三峡工程涉及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反复研究论证。1992年4月,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终于成功上马。

三峡工程开工典礼

1994年12月14日,三峡工程开工典礼在宜昌隆重举行。在全体工程建设者的努力下,三峡工程的建设有条不紊地向前推进。1997年11月8日,三峡工程成功实现大江截流,奔腾的长江被拦腰截断。从1998年到2002年,三峡工程建设者们完成了永久船闸主体开挖、泄洪坝段全部建成和导流明渠截流等任务,还成功经受住1998年特大洪水的考验。2003年,三峡船闸开始试通航,三峡工程正式开始蓄水发电并初步显现其效益。2006年5月20日,三峡大坝全线建成,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大坝。2008年,三峡工程初步设计任务全面完成并开始以正常蓄水位175m进行试验性蓄水。这座凝聚着中国人百年梦想的宏伟工程终于从理想变成现实。

作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三峡工程是当之无愧的国之重器。一方面,三峡工程为国家带来了可观的综合效益。自建成后,三峡工程为长江流域的防洪作出了重大贡献,有力地保障了长江中下游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除防洪外,三峡工程还拥有发电、航运和水资源利用等多种功能。持续稳定运转的三峡工程将继续发挥其强大作用,不断造福中国人民。另一方面,三峡工程是一张彰显中国综合国力的国家名片。三峡工程的成功建成既表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拥有强大的组织能力和先进的技术水平,也展现了中华民族团结一致、奋力拼搏的伟大精神。

三峡工程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回望三峡工程这一持续百年的梦想,我们能清晰地看到中华民族百年间的沧桑巨变。从旧中国的望而兴叹到新中国成立后的艰苦奋斗,再到改革开放后的踏实前进和成功建成,三峡工程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拥有坚强领导的中华民族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必将披荆斩棘,不断取得如三峡工程般的新的胜利,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

(作者简介:岳博伟,中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李桂华,中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特聘研究员)

前线客户端2022年1月15日


责任编辑:刘铮
分享到: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