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网站 ENGLISH

气象观测场:“一亩园”里读懂风霜雨雪

2022年01月24日 浏览次数:

中国农大新闻网讯 在即将过去的牛年里,“气象”这个词给许多师生留下了不少深刻印象……

这一年,资环学院成立了“二十四节气工作室”,开展了第一届“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作品设计大赛”,在办实事活动中为社区居民普及气象防灾减灾知识;学校获批建设“中国气象局-中国农业大学农业应对气候变化联合实验室”;与中国气象局积极推进合作;成功举办“2021农业系统模拟与农业气象暑期学校”;气象科技在黑土地保护、“科技小院”、服务国家重大灾害应急需求等多方面推广应用;“气候智慧型农业”引起广泛关注,等等。

令人自豪的是,我校农业气象人才培养和科研工作的历史悠久。新中国成立前,学校就发展起了气象观测。20世纪50年代,杨昌业教授在我校创建了新中国第一个农业气象专业。


时至今日,我校西区校园中仍保留有一亩左右面积的气象观测场,可谓“一亩园”。

“一亩园”具体位于园艺楼的南侧,在绿树掩映之中成为一处重要的气象科普基地。

据说,自20世纪80年代起,气象观测场就一直在此位置。多年来,农学、园艺、植保、资环等多院系学生在气象观测场进行农业气象学的教学实习。一批批师生在这里测气温、地温、风向、风速、湿度等,逐步掌握气象科技,练习读懂风霜雨雪,不断涵养气象智慧。

21世纪初,我校和中国农学会气象分会曾共同举办全国第一届农业气象教育研讨会。在研讨会上,大家有一个共同的感受,那就是农业气象学科一定会走向繁荣。

令人欣喜的是,我校《农业气象学》入选国家级精品教材,气象系教师入选“全国气象教学名师”,教学团队入选“全国气象教学团队”,内蒙古武川试验站孕育了一批科技成果,公益性行业(气象)重点科研专项“气候变化背景下北方主要旱地作物的脆弱性及其评价技术研究”顺利通过项目验收,“北方农牧交错带气候智慧型旱地农业关键技术与应用”荣获2020-2021年度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科学研究类成果二等奖,“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与适应”高峰论坛产生积极反响。

每年3月23日“世界气象日”,资环学院气象专业的青年学生们都会积极宣传气象知识,解读气候变化,普及绿色发展理念,为大美校园带来新“气象”。

2020年12月,我校资环学院参与发起成立全国“二十四节气保护传承联盟”。在新时代发展中,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二十四节气与中华农耕文明相伴而生,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绚丽瑰宝。聚焦“二十四节气保护传承”,我校“一亩园”气象观测场将作为重要校园文化展示基地,以其独特历史、功能、景观,带给师生们更多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让我们珍惜校园中的“一亩园”,努力读懂风霜雨雪,共同呵护绿水青山。

记者:赵竹村

摄影:赵竹村

编辑:姜萍萍

责编:于哲

分享到: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