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网站 ENGLISH

今年“科学跨年”活动为啥这么火

中国科普网 2022年02月18日 报道 浏览次数:

“2022科学跨年之夜”电视直播点击量600万人次,话题阅读量超5000万;“中科院院士相信外星人存在”话题,以2亿阅读量冲上微博热搜,沉浸式科学秀“多young科学夜——在火星过年”也赢得了诸多好评……

2022年“科学跨年”在众多文艺跨年活动中犹如一缕清风,受到了很多观众的喜爱,有力助推科学“出圈”,在全社会营造了崇尚科学的氛围。

“科学跨年”首创于科教资源丰富的北京。2020年12月31日,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凭借人才和智力优势,率先在全国推出了“2021科学跨年之夜”,邀请刘德培、薛其坤、金涌、胡伟武、王中林等院士专家讲解科学知识、讲述创新故事、阐释科学精神。节目在北京广播电视台科教频道和全网播出后广受好评。

今年的“科学跨年之夜”上,刘德培、高德利、樊代明、孙宝国、苏东林等五位院士及六位重量级科学家接力演讲,聚焦“四个面向”,紧扣我国重大战略科技前沿领域,并充分反映了北京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成就,使“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真正触达人心。

“科学跨年”新风也辐射到了其他省市,在贵州举办的“2022科普跨年演讲”,年过七旬的汪景琇院士围绕当前世界天文热点话题,向公众讲述了中国天眼的创新故事、建设科技强国的奉献故事,以及世界天文发展的进步故事。据统计,当晚在网上收看此节目的观众也达到了百万量级。

不同于传统的以歌舞表演为主的跨年晚会,这些“科学跨年”活动具有突出的科学情怀和鲜明的公益特色,致力于普及科学知识,激发公众尊重科学、尊重创新的意识,更蕴含着向科学及科学家致敬的美好深意。

节目播出后大多受到了观众热烈的反响。有观众表示,现在一到跨年电视里满屏都是演唱会,内容大同小异,除了娱乐性强,给观众带来的实质收获非常有限。“科学跨年之夜,真的是一场科学的盛宴,对于我们扩展视野、增长知识都很有用。”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教授李建军在观看了“科学跨年之夜”后就表示,在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并将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为重要战略的新时代,我们太需要这样的科普大平台来启发民智、鼓舞人心、激发全社会科学热情和想象力。

科学跨年节目的出现,也让不同年龄与阶层的观众在迎接新年时有了更多的选择,同时为科学的有效传播提供了一个契机。因为跨年是人们普遍期待的特殊时刻,具有重要的仪式感,这个时候如果能吸引住人们的眼球,往往能起到比平时更好的传播效果。在科学家们的演讲伴随下跨年,更易激起人们对科学的兴趣,激发人们的求知欲望,使“高冷”的科学话题获得更高的关注度。当然,由于科学类节目本身的高门槛,其受关注程度与娱乐性强的文艺跨年活动尚有很大差距,但上述尝试毕竟为科学在竞争激烈的跨年档争得了一席之地,使我们看到了公众对科普的旺盛需求,为科学精神在全社会生根发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一次性的科学跨年活动所产生的社会效应可能有限,但若持续不断地坚持,吸引带动更多的科学机构、科研人员来参与举办更高质量的类似活动,就有可能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吸引更多普通公众关注科学、爱上科学、参与科学,并在这个过程中打开视野,逐步树立起科学精神、科学思想,掌握一定的科学方法,学习了解到更加丰富的科学知识,进而提高公众科学素质。

中国科普网2022年2月18日


责任编辑:刘铮
分享到: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