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网站 ENGLISH

中国农业大学李明 把思政课开在田间地头

新京报 2022年03月18日 报道 浏览次数:

中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李明。

编者按:3月18日,《新京报》《学习公社》推出《润物无声》专刊,聚焦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开好思政课重要讲话发表三周年,其中C11版报道了由我校党委宣传部和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推荐的李明老师的事迹。

李明

中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三农”问题农村基层党建。30年来,李明奋斗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第一线,先后获得北京市教育创新标兵、北京市教书育人先进个人、北京高校优秀德育工作者、中国农业大学教学名师等称号。

中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李明的思政课,有时候让学生挺“累”的,因为他的讲堂不仅在安静的教室,也在广袤的乡村天地,在忙碌的田间地头。

和学生们走进村落,与村干部和农企交流,师生和乡亲们坐在地头聊天甚至直接帮忙干起了农活,这样的教学场景,是李明执教生涯的一部分。在思政课讲台上站了30多年的李明深知,“‘大思政课’,过硬的理论是根基,也必须要向下牢牢扎根。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乡村振兴、保证粮食安全,学生们是未来的顶梁柱和主力军,培养时代新人,思政课教师责任重大。”

思政课在学生心中结出了果实

科技小院,是不少农大师生利用学识帮助当地农民实现丰产的教研基地。李明去年就曾带着学生一起来到北京平谷区西樊各庄村的科技小院,调研村子的基层党建和乡村治理,“对于学生来说,每次走入乡村,走入农业生产一线,都是一次理论与实践很好的结合。”自2009年中国农业大学在河北曲周县白寨乡创建第一个科技小院以来,至今全国已经推广建设科技小院480家,其中包括京郊大地的50家。

西樊各庄村科技小院,正是京郊科技小院发源地之一。几天的时间里,李明和学生们在村里和村民同吃同住,走进村务代办中心、农业特色孵化区以及大型涉农企业。在一次调研后返回村庄的路上,碰见当地村民在给刚刚成熟的大桃包装、装箱,二话不说,大家都上去帮着村民忙活起来,一边干活,一边还和村民聊起了桃子的销售情况与种植技术难点。看到学生们撸起袖子开开心心帮农民干活的那一刻,李明知道,农大的思政课已经在学生心中结出了累累果实。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让思政课真正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是教学改革的初心使命,也是根本目标。”中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晖向记者介绍,目前学院把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紧密地联系起来,在多地建立了思政课教学实践基地。

带着十八洞村的老照片上思政课

不仅让学生走进乡村,李明每次去乡村考察回来,也第一时间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体会。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十八洞村,七旬老人石爬专坐在客厅火桶旁烤腊肉,笑容满面——2019年,刚从湖南十八洞村参观学习后返回学校的李明,开心地向学生们展示这张照片。照片拍的正是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和老人坐在一起交谈的地方。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考察调研、访贫问苦,并首次提出精准扶贫战略思想。

李明去十八洞村时,那里早就实现了脱贫摘帽。如今村里正在努力打造乡村振兴的示范村,猕猴桃、山泉水等产业在村里遍地开花。

从小在新疆农村长大、和“三农”打了半辈子交道的李明,内心很是触动。“村民们告诉我,过去村里的路不好走,村民的房子也大多陈旧,但我去的时候,交通已非常方便,家家户户翻盖了新房子。”回到课堂上,李明将自己在十八洞村的所见所闻所感,讲给了学生们。

“大家听得很专注,这是最鲜活的思政课大教材,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最典型最形象的例证。”这两年,无论是在思政课堂,还是理论宣讲、党课报告,李明都带着这张照片,他总也讲不够十八洞村的变化,用总书记精准脱贫首倡地的动人故事,感染和激励着一批批年轻学子。

希望能回家乡继续讲“马克思主义”

离开田间地头,回到大学讲堂,农大思政课是不一样的氛围。上课时坐直,听课记笔记,强调阅读教材、文献和经典,要写马克思主义研究论文,要学会独立思考——李明的“严”是出了名的。李明会一个字、一个标点地批改论文,连续8年为学生撰写打印50多万字的《通向精神家园》的课程读物。

2019年9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回信,每年新生第一课李明必讲这封信。“我就是希望学生通过阅读这些文献,能培养他们对重要问题的正确认识,打好马克思主义的底色,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李明常常这样问自己的学生:“17岁的马克思写了这段话,你们17岁时在想些什么?”

李明说,自己扎根于骨子里的农村情结、教育情结将一直延续。他甚至还有一个梦想,将来有一天,回到家乡,回到美丽的新疆,给家乡的孩子们继续讲马克思,“让马克思主义真理之光照亮时代新人青春前行之路”。

本版撰文/新京报记者 曹晶瑞 本版摄影/新京报记者 王巍

创新点

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课堂搬到田野里,这是农大的传统,也是农大思政课一直以来的特点。“对于学生来说,每次走入乡村,走入农业生产一线,都是一次理论与实践很好的结合。”

让马克思主义真理之光照亮时代新人青春前行之路。 ——李明

《新京报》2022年3月18日C11版


责任编辑:刘铮
分享到: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