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稼地里的研究生(图文)

邯郸日报 2014年10月21日 报道浏览次数:

着收获的玉米,蔡永强(左)和程亮高兴地笑了。

  金秋十月,曲周农田里一片丰收繁忙的景象,在曲周县第四疃镇付庄村东的玉米地里,已经晒得黝黑的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们正忙着收获他们的玉米。这些来自中国农业高等学府的研究生,到曲周却都变身成了庄稼汉。

  “2013年3月份,当导师安排我到中国农大曲周实验站的科技小院时,心里有些不愿意。”来自湖南省益阳市的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蔡永强说。刚来曲周的几个月里,这些研究生只在试验站做一些常规的实验,将庄稼种植方面的理论数据与实测数据进行对比研究,没有真正地参与农业种植。

  “虽然我们有农业理论知识,可跟有经验的农民一比,我们需要学习的太多了。”来自东北的研究生程亮介绍,一次他到地里测土壤水分看是否需要浇水,正碰到一老农站在地边。老农从地里抠了一块土捏了捏说,小伙子,这麦子还不用浇水。他不信就取土测水分,结果土壤水分含量很高。经过这件小事,这些研究生认识到搞农业只在实验室,只会读书是不会产生效益。从此他们一头扎进农田向农民学种地,再把自己学到的农业知识应用进去,反过来帮助农民科学种田,进行农技推广。

  然而由于农民思想守旧,农技推广往往碰钉子。“只有让老百姓亲眼看到良好的效果,农业技术才能推广开来。”蔡永强决心承包土地种庄稼。“学生娃也能种庄稼?”村里不少人想看蔡永强的笑话。“我当时就跟一位不服气的农户打赌,比比谁的产量高。”蔡永强介绍说,那户农民仍用传统方法种植,而他自己应用了精量宽幅播种、大犁深翻25公分、一喷三防、水肥后移等技术种植。在今年麦收时他的小麦亩产1100斤,比那个农户高出近百斤,并且因为他采用精量宽幅播种、水肥后移技术,使种植成本降低200元左右,算起来每亩小麦增收300元。那些看笑话的村民也都佩服得五体投地,个个说:“研究生就是不一般!”。

  同样的事也发生在程亮身上。“小伙子天这么冷你就开始播种,还播的那么密,能生长吗?”王庄村的老农看到程亮在3月份就播种春玉米担心地问。据程亮介绍,他的双季玉米是将东北地区耐寒的玉米品种移到华北来种,比当地春玉米早播20天,两季玉米亩产2800斤左右,并且节水、省工,可助农增收。“去年试种的2亩双季玉米示范效果不错,为扩大影响,今年种了13亩,比去年效果好多啦。”程亮一脸兴奋。

  如今,付庄村民经常跟在蔡永强后边请教种植技术,那些观望的村民也纷纷效仿他深翻土地,撒施有机肥,有的农民还把他请过去现场指导宽幅播种。“目前土壤水分含量高,抓紧深翻、抢播,小麦不用浇水也能出齐,农民又可以少浇一次水。”蔡永强每天奔波在田间地头,指导农民深翻、播种、施有机肥,忙的不亦乐乎。

  好的技术、好的品种只有得到推广才能转化为生产力,这些学生娃通过自己试种,让农民看到了实实在在的效益。目前,在曲周县以王庄、付庄、甜水庄等为中心的周边村民,逐渐认识和接受了新的种植模式。研究生的农技推广正在曲周大地遍地开花,而这些“娃娃们”在老百姓眼中都成了香饽饽。

  通讯员李敬涛杨晓静文/影

  《邯郸日报》 2014年10月20日 02版

责任编辑:闻静超
分享到: 更多
标签:曲周 研究生 农业科技推广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